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一場比賽發生了51次 NBA為這件事兒改八次規則

由 搏擊視野 發表于 藝術2021-10-08
簡介在1967-1968賽季,NBA球隊只能在官方暫停時替換球員上場,不過當一名球員受傷時候,如果他不能馬上回到比賽,那麼就應該在20秒之內被替換下場,否則場上將會自動出現一個暫停

籃球死球換人是什麼意思

在NBA比賽中,有一件事情發生的頻率極高,卻往往被球迷所忽視。

那就是換人。

以北京時間12月12日火箭和鵜鶘的比賽為例,比賽中的換人次數達到41次,也就是說,雙方的主教練一共進行了41次人員調動。這還是因為火箭輪換陣容較少的原因,在同一天進行的雷霆和黃蜂的比賽中,雙方的主教練一共進行了51次人員調動。

從平時觀看比賽的經驗上來看,NBA在換人這件事情上似乎並沒有什麼限制。但是情況真的如此麼?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樣一件在場上頻繁發生的事情,如果沒有相應的規則進行約束,勢必會被各支球隊鑽空子。

那麼,NBA的換人究竟有什麼規矩呢?

替補球員想上場必須遵守的規則

一場比賽發生了51次 NBA為這件事兒改八次規則

在NBA的比賽中,我們經常發現,有時候雙方几名球員都站在中場技術臺附近等待,但是卻遲遲不能上場。有些球員穿著比賽短褲和背心,足足要等待好幾分鐘,才能獲得上場的機會。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根據2017-2018賽季的NBA規則書,在比賽中進行的換人必須要遵循以下規則。

1。 一名替補球員首先要向記錄員提交換人申請,並進入換人區域。記錄員需要按響喇叭來表明可以開始換人,如果換人發生在兩節比賽之間或者是暫停時,記分員不需要按喇叭。

2。 一名替補球員在被裁判召喚之前都必須待在換人區域,如果場上死球的狀況馬上就要結束,那麼裁判可以收回召喚。

3。 在被召喚的時候,替補球員必須做好上場的準備,不允許在被召喚後再脫掉身上的熱身服。

4。 替補球員不能替換正要罰球的球員或者是正要跳球的球員,除非該球員因傷病而無法繼續罰球/跳球。

5。 如果場上正在進行罰球,替補球員只能在最後一次罰球前進入比賽。

6。 替補球員不能在一次成功的進球后進入比賽,除非場上因為個人犯規,技術犯規,暫停,違例或者感染控制而進入死球狀態。

7。 替補球員不能在裁判暫停比賽期間進入比賽。除非是因球員流血的裁判暫停,球員重傷無法繼續比賽需要換人。

當然,關於NBA比賽中換人的規則不止上面幾條,在之前的《你懂球嗎?》出現過的因為球員受傷而換人的情況,這裡也就不重複贅述了。規則看著很簡單,一般的籃球愛好者在業餘比賽中也會經常用到。但是在50年前,NBA換人的規則可和上面的大不相同。為了能夠讓NBA球隊將場上的常規操作變得更加簡單,也為了能夠加快比賽的節奏,NBA在過去的50年中針對換人修改了8次規則。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八度更改規則 只為比賽更流暢

死球換人的規則一直延續下來,但是暫停和其他情況下的換人規則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1967-1968賽季,NBA球隊只能在官方暫停時替換球員上場,不過當一名球員受傷時候,如果他不能馬上回到比賽,那麼就應該在20秒之內被替換下場,否則場上將會自動出現一個暫停。

1977-1978賽季,NBA允許在20秒短暫停的時間裡進行換人,不過喊暫停的球隊只能替換受傷的球員。在喊暫停的球隊換人之後,他們的對手球隊也可以換一名球員。這條規則很快就被更新,1980-1981賽季NBA規定比賽雙方球隊在上下半場都可以叫一次20秒短暫停,所有的加時賽視為下半場。在20秒短暫停中,只可以更換一名球員。如果叫暫停的球隊換人,那麼對方球隊也可以選擇換一名球員;如果叫暫停的球隊沒有換人,那麼對方球隊也不能換人。

一場比賽發生了51次 NBA為這件事兒改八次規則

這條規則在執行20年後再度得到修改,2000-2001賽季的NBA規則規定,在第四節和所有加時賽的最後兩分鐘時間內請求的20秒暫停,該暫停中換人的數量不受限制。這對於各支球隊在關鍵時刻的戰術部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讓越來越多的主教練將20秒短暫停保留到了比賽的最後。

2006-2007賽季開始,NBA進一步放寬對於換人的要求。在全場比賽所有的20秒短暫停中,球隊都可以不受限制的進行換人。這一改動讓20秒短暫停成為NBA比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一開始被用來應急和處理傷勢的暫停。弊端也隨之而來,由於不受限制的換人,20秒短暫停的時間越來越長;而由於大多數主教練都將20秒短暫停作為一個戰略武器放在比賽最後,直接導致了當兩隊比分接近時,比賽的最後幾分鐘時間,往往會需要一個小時才能打完。

為了節約時間,加快比賽的節奏,NBA在2011-2012賽季的規則中再度對換人進行調整。現在替補球員只能在進入比賽的最後一次罰球前(比如兩次犯規罰球的第二罰前),或者在不會進入比賽的最後一次罰球結束後(比如一次技術犯規罰球后)上場。根據以前的規則,替補球員可以在任何一次罰球前或者任何一次不會進入比賽的罰球后進場。

2014-2015賽季對於換人的規則徹底放開,任何球隊可以自由的在任何暫停中更換球員。這條改動移除了之前一切換人上的障礙,只要是暫停,球隊就可以無條件的換人。

2017-2018賽季開始前,NBA宣佈取消20秒短暫停,此前一直相伴於20秒短暫停的特殊換人規則也正式進入博物館。只不過現在想想,如果一次20秒短暫停只能更換一名球員,而且只有當叫暫停的一方換人後另一方才能換人,這肯定會衍生出大量有趣的戰術。

精彩換人幫湖人贏得總冠軍

換人對於球迷來說可能只代表人員的更替,但是對教練來說,卻有著不一樣的意味。

首先,換人代表著雙方主教練在場上的博弈。

比如2010年總決賽第七場,湖人以81比79領先於凱爾特人,眼看凱爾特人準備採用犯規戰術,而湖人的主力球員手感都不是很好。關鍵時刻禪師傑克遜派上總決賽幾乎沒有登場,但是罰球命中率達到90%的武賈西奇。果然武賈西奇獲得兩次罰球機會,兩罰兩中後被立刻替換下場,最終確保湖人的勝利。

其次,換人代表著主教練情緒的宣洩。

這其中最明顯的做法就是著名的五上五下,根據不完全統計,馬刺主教練波波維奇,騎士主教練泰倫-盧和火箭前任主教練比克斯塔夫都曾經用過這樣的策略。一般來說,五上五下的換人代表著主教練對場上陣容的極度不滿。比如2016年2月5日,火箭在和太陽的比賽開始後不到4分鐘,就換下五名主力球員,派上五名替補球員。這樣的換人策略讓火箭老將哈登都有點發蒙,哈登在場上停留很久,並不斷向主帥確認後才走下場。

一場比賽發生了51次 NBA為這件事兒改八次規則

最後,換人代表著主教練放棄比賽。

在比賽的最後關頭,如果雙方差距過大,剩餘的時間無法追趕比分,那麼主教練就會換下場上的主要輪換球員,讓邊緣球員登場亮相。一般來說,落後方的主教練會先換人,表明自己放棄比賽的態度,隨後領先方的主教練也會換上邊緣球員,大家和氣收場。

因此千萬不要小看主教練的換人,這其中可能蘊含著大智慧。

寬鬆換人制度放大主帥臨場能力

還有一種換人是我們之前都沒有提到的,那就是中場的時候換人。一般來說,球隊在上下半場會派上同樣的首發陣容。但是當教練對球員的表現極為不滿或者有主力球員受傷的時候,球隊才會在中場休息的時候更換下半場首發陣容。

不過不管是哪種換人,都是主教練為了幫助球隊贏球而進行的舉措。在50年前換人沒有如今這麼自由的時候,主教練就如同被束縛住了手腳,空有一腔謀略卻無法實施。而如今這種寬鬆的換人制度,無疑會進一步擴大教練在比賽中臨場指揮的作用。

否則你認為波波維奇,科爾等人為何會被稱為名帥?除了戰術,訓練之外,在比賽中合理的換人也是其中重要一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