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紅絲硯:“一池墨雨天花墜”

由 大眾日報 發表于 藝術2021-07-01
簡介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對紅絲硯最不看好,其《硯史·用品》認為,“紅絲石作器甚佳”,但作為硯臺,“大抵色白而紋紅者,慢發墨,亦漬墨,不可洗,必磨治之

青州硯臺在哪裡有得賣

□ 本報記者 盧 昱

早在唐宋時,青州紅絲硯便在硯臺中居於第一流。

紅絲硯被人們賦予了三美:第一是聲音之美,“其聲清越,鏘若金石”;第二是紋理之美,其紅黃相參,旋轉團圓紋,常達二三寸而絲凡十餘重,次第不亂,如月暈,如山石,如禽魚雲霞狀,紋彩不一,美不勝收;第三即資質潤美,發墨均勻,石中既含有質硬鋒利的二氧化矽,又含有質細潤澤的鈣、鎂等物質,發墨快且潤筆護毫。

一塊頑石,因人而幻化為藝術品,是天意,更是詩意。

牙床磨拭紅絲硯

在青州,古人用紅絲石制硯,據已知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可追溯至唐代。

當時,青州紅絲石產於黑山的石洞中,洞口石壁上鑿有“紅絲石洞”之痕,殘存的“唐中”二字依稀可見,洞內可見人工開採痕跡。

黑山又名黑龍山,位於青州城西40裡的邵莊鎮,海拔450米,因石黑如墨而得名,相傳過去曾是佛道兩家共同開發的道場。其山勢東低西高,主峰向南一彎,宛如一條昂首的黑色巨龍。

黑山表層的石頭是標準的青石,從山腳至山腰,可踏著石階而上。這並不是人工修建的階梯,而是人們上下山常循之路、反覆踩踏下暴露出來的山石。

已故青州石雕藝人高學志為青州紅絲石硯這一文化遺產的開發與研究作出過突出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末就帶領其三個兒子從事紅絲石的開採、加工、研究。如今,高學志老人的孫子高東亮繼承祖父遺志,先後拜劉克唐、姜書璞等硯學名家為師,致力於紅絲石硯的開發研究,現為紅絲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紅絲石之所以珍貴,不僅是因為其材質的嫩潤如玉,還在其千年不變地開採艱辛。據高東亮介紹,黑山山洞高一般不到一米,上下皆青石,一邊爬一邊開,再把渣慢慢倒出來,一個錘子、幾個鑽頭、一把鎬是常用工具,一個洞往往要開採半年才能見到石頭。在當時條件下,紅絲石往山下運輸,也只能靠人扛肩挑。

高東亮的弟弟高東寶也在潛心研究製作紅絲硯,在他的帶領下,記者探訪了幾處紅絲硯石洞。現今洞內外的情景與宋代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唐詢任青州知府時,訪青州黑山紅絲石洞所記“有洞穴深才六七尺,高至數丈,其狹止能容一人。洞之前復有大石,欹懸若欲墜者。石皆生於洞之兩壁,不知重數,如積迭而成。大率上下皆青或赤,石數重其中乃有紅黃而其文如絲者,相傳曰紅絲石。去洞口絕壁,有鐫刻文字,乃唐中和年採石者所記”基本相同。洞口外,紅絲石渣上窄下寬,如瀑布鋪展數十米,也有近期外來人員前來“扒渣”的痕跡。

唐詢的記載,將青州黑山紅絲石的開採時間,追溯至唐僖宗中和年間(公元881年-885年)。然而,當時黑山紅絲石洞所產紅絲石的數量相對較少,且“佳者絕不易得,故世罕流傳”。由此而造成紅絲硯的影響遠較端、歙為小的尷尬局面。

唐代中期,隨著書法藝術的興盛,紅絲石硯已負盛名,被選作宮廷御用文具。中唐著名詩人王建在《宮辭》詩中寫道:“延英引對碧衣郎,紅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親自問,宮人手裡過茶湯。”其中的“紅硯”,宋人姚寬就以為“恐是用紅絲硯”。

唐代遺留下的紅絲硯實物極為罕見。在山東省博物館館藏中,有一件唐代箕形紅絲硯,該硯1926年出土於青州,硯臺為唐代流行硯式之一,形似長方形箕,故而得名,又因硯尾兩側向外撇似風字形,故又名“風字形硯”。硯形上圓下方,周圍有沿,面平,靠近硯首部位有凹槽,以便貯存墨汁,硯底箕口有二足,使無沿的箕口升高,以保持硯面水平。

五代時期,紅絲硯受到了偏愛歙硯的江南李氏皇族的青睞。宋代姚寬在《西溪叢語》中說:“紅絲硯,江南李氏時猶重之。”宋代詩人晁叔用所作李廷珪墨詩“君不見江南墨官有諸奚,老超尚不如廷珪……銀鉤灑落桃花箋,牙床磨拭紅絲硯”中,也將“廷珪墨”與“紅絲硯”並列,也說明了五代時南唐李氏對紅絲硯的鐘愛。

斫墨如漆,石有脂脈

到宋代唐詢主政青州時,青州紅絲石得到進一步開採。當時,唐詢“清簡寡慾,不以世務為意”,惟喜藏名硯,“嘉佑中守青社,得紅絲石於黑山,琢以為硯”。在唐詢的《硯錄》中亦有開採紅絲石及製作硯臺的詳細記載:起初,因山高洞險,無人願往,“因厚給其貲,勉之使行”,青州石工蘇懷玉等“既往六七日,僅得方四五寸者二,其外有若面板掩蔽,漸以粗石磨治,已而文理盡露,華縟密緻,皆極其妍,既加鐫鑱,則其聲清越,鏘若金石,殆非耳目之所聞見,亟命裁而為硯”。此後,“自辛丑夏四月至癸卯春三月”,也就是嘉佑六年至八年的兩年時間,“凡工人數十往,其所得可為硯者,大小共五十餘”。足見紅絲石開採之艱難、紅絲硯之珍貴。

早在唐代,柳公權論硯,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唐詢更是稱紅絲石為天下第一。他在所著的《硯錄》中寫道:“自紅絲石以下,可為硯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紅絲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歸州大沱石四……”有人問他原因,他回覆說:“墨,黑物也,施於紫石則曖昧不明,在紅黃則色自現,一也;斫墨如漆,石有脂脈,能助墨光,二也。”

然而,即使在紅絲石聲名最盛的唐宋時期,也有不同的評判。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對紅絲硯最不看好,其《硯史·用品》認為,“紅絲石作器甚佳”,但作為硯臺,“大抵色白而紋紅者,慢發墨,亦漬墨,不可洗,必磨治之。紋理斑,石赤者,不漬墨,發墨有光,而紋大不入看。慢者經暍則色損,凍則裂,幹則不可磨墨,浸經日,方可用,一用又可滌,非品之善”。

歐陽修也認為,紅絲硯製作精美,可為案頭陳設佳品,但“若謂勝端石,則恐過論”。蔡襄的看法與歐陽修大致相同。有這種不同的評判,最為重要的,是由於紅絲硯的石品不同,導致好壞的差異。蘇軾指出:“唐彥猷以青州紅絲石為甲,或雲惟堪作骰盆,蓋亦不見佳者。今觀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許爾。”

現在一些藏家認為,宋代以後,紅絲石“資源枯竭”,紅絲硯停產,乃退出“四大名硯”之列。這種言論,一方面固然與唐詢在《硯錄》中的記載有關,所謂“一日去洞門,而巨石摧掩,而人不可復入,其石遂絕”;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目前的收藏界人心浮躁,不注重深入研究使然。

到了元代,紅絲石開採與紅絲硯製作已近沉寂。雖然青州黑山紅絲石洞口石壁留有“大元至正二年”的鑿字,但從現存文獻來看,整個元代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與紅絲石、紅絲硯相關的資料,也未見元代的紅絲硯實物傳世。

“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

歷史上的青州紅絲石的產地有益都(今青州)、臨朐兩處。用來制硯的紅絲石產於青州市邵莊鎮的黑山頂峰石洞中和臨朐縣冶源鎮老崖崮村的壯山周圍,因兩地在歷史上均隸屬青州,直線距離約20公里,兩地所產之石色澤質地極為相似,系同出一脈,故又統稱為青州紅絲石或青州紅絲硯。

青州、臨朐的紅絲石,宋代以後,均有出產。在益都黑山紅絲洞口的石壁上,除“大唐中”等字樣外,還有“大元至正二年”“洪武二年”“弘治十年”“大清乾隆”“道光二年”“同治三年”“光緒三十四年”“民國十四年”等字樣,應該為歷朝相關年份採石所刻銘。

至於臨朐紅絲石最早產於何時,現尚難考證。據現有記載,臨朐紅絲石或在宋代便有開採。唐詢在《硯錄》中稱:“嘉佑六年,予知青州,至即訪紫金石所,於州之南二十里,曰臨朐縣界,掘土丈餘乃得之,然石有重數,土人所取者不過第一、第二重,至第四重,則潤澤尤甚,而色又正紫,雖發墨,與端、歙差同,而資質殊為下。”這是唐詢開採臨朐紫金石的記載,而臨朐紫金石與紅絲石几乎在同一產地。

清乾隆時,宮廷藏硯頗多,包括流傳自前朝各代的與本朝的收藏,陳列於乾清宮東暖閣。乾隆認為所藏硯臺年代久遠卻無綜合記錄,若遺失可惜,遂於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命內廷侍臣于敏中、梁國治等人甄別優劣,作成《西清硯譜》。乾隆收有三方紅絲石御硯,即鸚鵡硯、“風”字硯、四直硯,並附有題詩。其中,紅絲鸚鵡硯最為精彩,乾隆詩云:“鴻漸不羨用為儀,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禰衡成賦後,鏤肝吐出一絲絲。”此硯高五寸,寬三寸三分,厚七分,舊坑紅絲石製作,紫中帶黃,紅絲縷縷,瑩潤如玉,雕刻的鸚鵡亦栩栩如生。

清代著名書畫家、藏硯家高鳳翰在其《硯史》中收錄了“芙蓉井”紅絲硯,有銘文曰“美不美,鄉中水,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寥寥數語,便透出作者對紅絲硯的熱愛,也隱約揭出紅絲硯的價值。在這方硯臺的側面,有山東臨朐人、明萬曆五年進士馮琦(北海)的銘文,並落款“北海馮琦銘於冶源別墅”,應該是當時臨朐冶源(即今臨朐縣冶源鎮)所產。

曹雪芹之祖父曹寅校刊印《硯箋》,其中記有:“紅絲石為天下第一石,有脂脈助墨光。”曹寅之幕僚張雲章在《聞曹荔軒銀臺得孫卻寄兼送入都》中吟道:“天上驚傳降石麟,先生謁帝戒慈辰。俶裝繼相蕭為侶,取印提戈彬作倫。書帶小同開頁細,鳳毛靈運出池新。歸時湯餅應召我,祖硯傳看入座賓。”因此,有人認為曹氏的“祖硯”或許即紅絲硯,而更有指脂硯齋的“脂硯”即紅絲硯。一時間,附和者有之,批駁者有之,成了一段公案。

文物學家鄧之誠則贊紅絲硯道:“按《博物志》載,天下名硯,四十有一,以青州紅絲硯為第一,而宣和尤紅絲之冠也。質瑩甚,而朱紋隱起,如紅羽,下如丹葉,故又名朱雀瓊花。”當代書法家啟功先生對紅絲硯讚賞有加,稱:“石號紅絲,唐人所貴,一池墨雨天花墜。”

推薦文章

  • 離婚:只因為不懂愛

    圖片來自網路截圖新時代下的婚姻已經很少有父母包辦的,近期無意間看到一檔相親節目一女孩說自己的父母十多年無溝通,後來她的媽媽痛哭流涕的請求孩子原諒,這裡我要說的是婚姻雙方的角色如何扮演源於原生家庭...

  • Feng Chen Wang 2022秋冬系列,精緻細節,花卉浪漫與扭結潮範兒

    Feng Chen Wang 2022秋冬系列,精緻細節,花卉浪漫與扭結潮範兒這些色彩在服裝上以和淺色的搭配為主,形成了一些暗紋式的花紋圖案,減少了服裝上單一顏色的單調乏味氣質,在其中,結合了一些西服的套裝,來增強了一些幹練強勢,而不規則裙襬的裙裝穿搭有著更多的設計感...

  • 總是健忘的三類生肖,不是忘這就是忘那,你遇見過嗎

    精神壓力大,也會影響人們的記憶力,多吃一些熱量低的食物,不要給身體太多的負擔,也可以嘗試重複去回憶一些事情,這些方法堅持使用,都可以提高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