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設計前沿」審美經驗

由 武漢黑箭頭手繪 發表于 藝術2023-02-06
簡介為了理解審美經驗的發生態,有必要分析它的在場性,它又包括時間性和空間性

你對審美體驗是如何理解的

「設計前沿」審美經驗

審美不確定性如果沒有審美經驗這一概念將很難得到恰當理解,而審美經驗缺乏審美不確定性這一概念也將很難得到恰當理解。對於美學,審美經驗的討論是一個轉向,是由現代哲學所帶來的,超出了亞里士多德《詩學》以來的藝術作品本體論範圍,轉而聚焦於主體的經驗。這個轉向以大衛·休謨、愛德蒙·伯克等對“趣味”的討論為起始,隨後透過《感性學》和《判斷力批判》的問世而得以加深。但這個轉向又被黑格爾和謝林的《藝術哲學》再次掩蓋,後者一直風行到20世紀分析美學的討論中。另一面,隨著現象學、存在主義、哲學解釋學和接受理論的發展,尤其是近20多年來的理論進展,如馬丁·澤爾的“顯現美學”、格諾特·伯梅的”氣氛“理論和克里斯托弗·門克對模糊之“力”的分析等,審美經驗再次成為解決當代美學難題的一把理論鑰匙。在當代美學討論中,審美經驗理論曾一直被邊緣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對審美經驗的恰當定位。無論喬治·迪基對審美經驗的批評22還是門羅·比爾茲利對其的辯護23,在(正面或者負面)分析審美經驗的時候都是站在“存在者”的立場,也就是說,把審美經驗處理成某種既定的物件,並追問它的特性(如“統一”“一致”和“完整”等),這跟研究實體屬性的傳統哲學如出一轍。這導致審美經驗要麼被歸為客觀事實(藝術作品),要麼被歸為心理事實,二者都偏離了作為活動的經驗本身。審美經驗並非由某些特別的、固定的“屬性”來區分,而是由其不確定性來區分。簡而言之,審美經驗的確定性就在於其不確定性。如果我們—根據康德—把人類經驗分為三個範疇:認識的,實踐的和審美的,那麼,我們就會發現:認識的和實踐的經驗都聚焦於確定性:認識聚焦於找尋確定的概念、命題、邏輯等;實踐致力於實現既定的目標。在這兩種活動中,不確定性是不被允許的。只有在審美經驗中,不確定性才得到確認。如果人們集中注意力在不確定性上面,他們就會進入一個審美經驗;一旦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確定性上,審美經驗就會消失。舉例說:當面對一幅繪畫作品,注意力集中於這幅畫作的特定年代和風格,這個經驗就毋寧說是認識性的經驗而不是審美的;如果注意力被放在這幅畫的經濟價值或者它所再現的可欲物件上面,那麼它就是一種實踐經驗而非審美經驗—二者都是聚焦於確定性的情況。只有當一個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色彩、線條和構圖之間的相互作用;物件的模稜兩可;我們視角的變換;感覺的豐富與流動……總而言之,這個顯現與欣賞活動的時間性與空間性之上,這樣一個經驗才能被稱作審美的。為了理解審美經驗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避免將“經驗”物件化。正如海德格爾引用奧古斯丁所指出的:經驗是一種內省的事情24。我們透過研究我們自己而研究世界。若將經驗作為某種置於我們對面的事物來研究,就會造成悖論。經驗只能透過內在的體驗活動來顯現給我們。這種顯現的方式是一種發生。也就是說,經驗只有當它發生的時候才能向我們顯現。“我正在經驗著我的經驗”,或者,更確切地說,“我正在經驗著……”經驗不是一個“事物”,而是一種“發生”。這顯然既不是一個客觀主義的視角,也不是一個心理主義的視角。心理學無異於客觀主義立場,只不過用內在客體替代了外在客體。經驗的發生性並不意味著主觀主義或相對主義,它並不喪失其客觀有效性。正如馬丁·澤爾恰當指出過的:如果我真實感到了一個錯誤,那麼,我的感覺仍然是真實的25。它(經驗)發生了。那是真的。一個色盲患者把綠色看成了紅色—從客觀角度,這是錯的;但這個經驗的發生是真的。他真的經驗到了紅色。他的經驗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並非幻覺。赫爾曼·施密茨稱之為“主觀的事實”(Subjektive Tatsache)26。格諾特·伯梅認為在這種經驗中存在著一種“居間性”(Zwischensein)27。我對某種氣氛的經驗既不是完全由主觀決定的,也不是完全客觀決定的。它是一種居間,介於主客體之間。任何經驗都分有這個特點。但對於認識和實踐活動,這種“主觀事實”或者“居間性”被認為是一個需要避免和克服的錯誤。只有在審美活動中,它們得到高度評價並且變成了核心。“我感到它是美的。”這對審美經驗是重要的。“它是否真的美”,這個是不重要的。對於任何經驗,如果它停留在發生態(主觀性事實,居間狀態),而不是作為過渡服務於認識或實踐,那麼,它就變成了一種審美經驗。為了理解審美經驗的發生態,有必要分析它的在場性,它又包括時間性和空間性。(審美經驗的)發生態始終是處於進行時。它不僅僅是“在時間之中”,而是時間性的,也就是說,在進行中。時間是其模式。審美經驗的時間性被馬丁·澤爾用“同時性”(Simultanitt)和“暫時性”(Momentanitt)28兩個術語來解釋。同時性意味著:在同一個時間,無數細節湧現在經驗中,最偉大的散文家也無法完全描述在一秒鐘所顯現的全部感性細節。暫時性意味著:經驗始終是處於流動之中;經驗一刻不停地進行著,沒人可以按下暫停鍵,給某一瞬間的經驗繪一幅全景圖。這是時間性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的兩個根據。因此,馬丁·澤爾把審美經驗的發生態稱之為“顯現”。正是出於不確定性,豐滿的感性世界得以顯現。審美不確定性的另一個依據是它的空間性。空間性既不是指物理上所假定的空間,也不是指康德意義上作為先天直觀純形式的空間。它可以用海德格爾的術語理解為“在—世—存在”,或者“此在”之“此”。在認識或實踐活動中,空間被視為一個容器、一個位置或一個背景,也就是說,那個“存在於此”的事實並不被嚴肅對待。但在審美活動中,“存在於此”是決定性的。若不意識到他的身體性“在此”,無人可以擁有一個審美經驗。地點的特殊性對審美經驗來說是關鍵性的。這樣一種空間性,根據格諾特·伯梅的理論(它在美學領域發展了赫爾曼·施密茨的新現象學),取決於人類的身體性(Leiblichkeit)29。我們始終是身體性地在“這裡”,這才是空間性的真正涵義。我們身體性的在場先於任何認識或實踐活動的發生。因此,伯梅認為身體性意識是一種原型性的活動。在他看來,這樣一種空間性在客觀上對應一種“出竅”(Ekastase)(一個讓人想起海德格爾的術語),也就是說“邁出自身”,而不是某些特定的“屬性”;在主觀上對應“通感”,一種統一的身體性在場感,它先於五官感覺的分辨。因此,審美經驗既不單由客體來決定,也就是說,它不能還原為客觀屬性;也不能單由主體來決定,也就是說,它不能還原為特定感官或者心理事實。審美經驗是因它的“居間性”而區別於其他經驗。審美經驗的時間性和空間性構成了審美經驗的在場性。審美活動的時間性不能被物件化。它處於現在進行時,這意味著持續的變化、移動甚至生長;它意味著自發性的運動以及對這種運動的內在體驗。審美空間性不能被理解為物理空間或者容器;它指的是人類的身體性在場。“在—世—存在”基於人類的身體性。身體性在場是空間的形成。空間意味著“我在這裡”。空間性是對人類身體性在場的確認。由時間性和空間性構成的在場性可以用來重新定義笛卡爾的“我在”(Ergo Sum):“在”可以被理解為時間性,“我”可以被理解為空間性。審美經驗是對這樣一種在場性的確認與充分覺知。

推薦文章

  • 治療脫髮黑科技,許多人還不知道!

    用啤酒洗頭後,頭髮和頭皮會感到非常舒服,頭髮的光澤度,柔軟度,也會有很大的提升,在保護頭髮同時,還有生髮的作用,有,油性頭皮的人,用啤酒洗頭,還可以去油,頭髮變得光亮,但是,用啤酒洗頭,不要太過頻繁,因為啤酒中含有酒精,大量的酒精,反而會破...

  • 每日好詩|站在藥王山上,你的倩影有晨光點綴

    每日好詩|站在藥王山上,你的倩影有晨光點綴我若是一粒微塵,被秋風蕭瑟到半空中,看到梧桐葉跌落,翩舞飛旋象飄飛的蝴蝶,追來逐去戀著這沒落的光暈或許這曼舞,是寄回大地的一紙紙家書,深情的鑽進泥裡,故鄉的誘惑擋不住,離家越來越近遊子們會不會醉喲我俯看山巒的梧桐她唱紅了一季塵世一眼望去,漫...

  • 簡單易學的印尼醬油膏炒麵,GET 新技能!

    用料乾麵條(泡麵餅更好)1人份胡蘿蔔1根捲心菜1/4顆洋蔥酥(熱狗裡用的就ok)3大勺印尼甜醬油膏KetjapManis2大勺糖、鹽各半小勺白胡椒1/4小勺雞蛋製作煎蛋,1個或者不新增做法1準備好喜愛的蔬菜,甜椒絲,土豆絲,洋蔥絲,白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