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由 AR世界建築報道 發表于 藝術2023-01-31
簡介漢江,在武漢的產業變遷程序中一直承擔著重要角色,從一百多年前的張之洞漢陽鐵廠到太平洋肥皂廠,福新麵粉廠,宗關水廠再到近現代的古田工業區,黃金口工業區,可譽為“一部流動的工業城市奮鬥史”

武漢市工業用地多少錢一畝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 城市更新系列 #

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漢江三部曲

城市更新是研究城市發展最重要的一個課題。當前我國的城市更新已從粗放的拆舊建新進入了細膩的有機更新的階段。

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這一專案給我們這一機會,在如此龐雜的城市更新工作中,邁出最踏實也最容易操作的第一步。以

“梳理城市連線(打通城市血脈)”

為切入點,針對每段各自的病症,提出相應的城市更新策略。最終,以

“漢江三部曲——三灣協奏,三環縫合,十核活力”

為藍圖畫卷。希望武漢這座城市,能透過產業升級和城市功能的融合,再造城市空間;通過歷史文脈的新傳承新體驗,再造城市活力;透過存量用地的盤活,再造城市價值;透過新的開發理念和經營模式,再造城市品質。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1894年張之洞視察漢陽鐵廠圖片來自網路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是唐時的武漢;“近代工業發源地”是明清的武漢;“新中國工業基地”是近代的武漢。

如今的武漢,一座深植工業城市基因的城市,正在經歷著產業的轉型與創新;如今的武漢,正在走新型產業經濟城市的必經之路。。。

武漢的城市變遷,產業迭代已使得大片的工業區正在經歷保留、保護、轉型、轉性的不同階段,大量的工業用地開啟了騰退、轉型升級的功能最佳化程序。目前,武漢已日趨成型的功能新格局,導致已有的城市中心區、老工業區和雜亂的居住區迫切需要改造提升。在這一背景下,2020年底,應武漢萬科的邀請,CRTKL加入了武漢市自規局組織的“漢江兩岸整體規劃”專案的編制工作中,與武漢市規劃院共同完成這一重要的城市更新專案。

雖一江兩隔卻本是一家

應整體統籌,分段論證,精準干預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漢江,蜿蜒秀美,自古以來的“黃金水道”,江面上曾千舟競發、百舸爭流;

漢江,在武漢的產業變遷程序中一直承擔著重要角色,從一百多年前的張之洞漢陽鐵廠到太平洋肥皂廠,福新麵粉廠,宗關水廠再到近現代的古田工業區,黃金口工業區,可譽為“一部流動的工業城市奮鬥史”。

武漢三鎮中的漢口與漢陽被漢江一江兩隔。且三鎮分政,各司其職。如今,北漢口以自明清以來商客聚集的漢口碼頭為初起,發展成以漢正街商貿中心,宗關TOD樞紐中心,漢江灣副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工商市鎮。南漢陽以1891年張之洞督辦的漢陽鐵廠為發源地,發展成以龜北琴臺國際交流中心,漢陽1890創意中心,黃金口創新孵化園為代表的新型產業文化重鎮。隨著產城融合的城市發展,漢江已與漢口,漢陽融為一體,又再次回到1800年前的“漢口漢陽本是一家”的城市格局。

於是,我們在專案起初便認為兩岸應視為整體進行統一研判,並將“整體統籌,分段論證,精準干預”作為工作方法貫穿專案始終。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城市更新如同 “新陳代謝”

首為打通“城市血脈”

“城市可被看作一個向其各個部分輸送能量的流動網路……我可以想象一個大城市是一個有機體,在這個有機體中,每個細胞都由細胞核和原生質組成,這些細胞結合成團,構成特定的器官,就像城鎮一樣。”

——《THE HEART OF OUR CITIES》

維克多。格倫(VICTOR GRUEN)

如果把城市比喻成能自我修復的生命體,那麼漢江兩岸如同左膀右臂,各自生長,急需協作卻無法順暢相連。這次的城市更新讓我們有機會針灸城市,對症下藥,促進身體進行一場積極的“新陳代謝”。

我們認為,首先只有讓城市的血脈暢通才能產生有力的脈搏,城市才能良性的迴圈和健康的生長。晝夜迴圈的交通系統毋庸置疑視為城市主動脈,我們以現有城市道路為切入點,將原來以交通為導向的道路重新梳理,定義成為縫合兩岸的人文環、綠色環、產業環。嘗試從營造人文場景,提升開放空間環境,加強兩岸功能對話,三個角度出發塑造三環。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三灣三環

01/ 科創智貿環:

科創,智造,商貿的閉環,

實現兩岸三區產業協同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裡,城市的產業佈局規劃喜好大板塊的開發,動輒十幾、幾十平方公里,或者在一個城市裡把產業區與城區分開建設。這兩種模式都給城市留下了後遺症。前者十幾年、二十幾年辛辛苦苦也只開發了一部分,而且功能單一、缺乏活力和人氣;後者造成城市功能的兩張皮,把生活功能與生產功能人為分割開來,使之不能互為促進補充,而且還造成了交通擁擠、資源浪費、生活不便。

位於創新生態灣北岸的古田工業區屬於前者模式,南岸的黃金口都市工業園屬於後者模式。古田工業區自2008起歷經8年的工業土地騰退,於2018年重新規劃定位。未來以科創總部基地為主導,並有大量的電子商務、商貿服務和高階生活服務這類新功能業態。這些星羅棋佈的城市新功能勢必會帶動西側的漢江灣商貿門戶以及輻射對岸的黃金口都市產業園。

於是,我們梳理了從解放大道至古田一路以及濱水生態景觀廊道的科創智貿環。旨在建立跨江的產業協作,建立研發-中試-製造-展示的產業鏈。透過這13公里長的產業協作環將產業資源和土地資源進行最優的配置和利用,將南北兩岸原來影響城市發展的工業區變成活力源和動力源,給原來功能單一的漢江灣片區帶來生機和活力。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三灣三環

02/ 綠色宜居環:

縫合兩岸的綠色項鍊

在2000年以前,工業城市的建設一直是“重生產,輕生活;先生產,後生活”。那個時期遺存下來的老舊工業基地若想轉型快速見效,首先對環境上進行改善是人們最直接,最直觀,最切身能感受到的改變。曾經以家裝建材產業為優先建設的樞紐生活灣片區,錯綜複雜的交通構架已日久成型(京廣鐵路,城市二環高架,軌道1號線),導致了區域內地塊割裂極其嚴重。高校、研究機構、商業中心、社群均成為缺乏聯絡的城市孤島。

為了打破孤島之間的空間壁壘,我們精準的選擇出產業騰地建綠的潛力地塊3處和未來的城市節點2個。在此基礎上,梳理出一條連線這5個地塊的綠色宜居環。這條包含多種行進路徑的綠色宜居環如同一條縫合兩岸的綠色項鍊,未來會呈現出10公里的綠色街道,兩條過江慢行景觀橋,以及結合TOD開發的空中交往平臺。這條綠色項鍊既打通了兩岸慢行脈絡,成為沿江開放空間亮點。又促進了兩岸公共資源的共享,建立知識人群、研究人員、市民三者間的綠色互聯。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三灣三環

03/ 魅力人文環:

兩岸功能互補共融

正如本文前頁提及的那樣,城市的運轉方式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有生命的有機體。那麼,城市內各種各樣的活動功能如同城市的“脈搏”。有繽紛活力的商業脈搏,有藝術溫度的人文脈搏,有親切宜人的社群脈搏,有綠意盎然的自然脈搏。只有這些各自跳動的脈搏互動聯動,才能形成生機盎然的城市生命體。

中央活力灣片區位於兩江交匯處,已是武漢城市脈搏強有力的區域。北岸已有漢正街歷史文化街區以及未來的商務商貿中心。南岸已有大型文化場所琴臺大劇院以及山-湖人文景觀月湖龜山。為了加強兩岸脈搏之間的強聯動,我們梳理出一條12公里的魅力人文環,串聯兩岸的商業文化場所空間。未來我們希望在這片區域內看到無邊界和零距離的城市功能交融,在商業休閒活動進入文化空間的同時,文化活動也進入消費空間。這種雙向滲透既能讓文化活動迴歸城市生活,促進了文化空間的生活化和經濟化,又能推動更多型別的城市空間融合,形成共生共榮的城市生命體。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結語

武漢百年的歷史演變城市變遷,每個時代在漢江兩岸區域都留下了某種對社會而言具有意義的痕跡。未來,“漢江三部曲”也定會在歷史長卷中增添上濃墨重彩的篇章。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Author Bio

本文作者

PUD特輯|武漢漢江兩岸整體規劃設計

翟雪 Xue Zhai

高階副總監

Senior Associate

業主單位:武漢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CRTKL: 陳敬堯、魏力、翟雪、周致緯、劉翔、張麗蓮、李毅、馬慧慧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董菲、 閔雷、 熊貝妮、 宋國棟、 吳聰、 陸成傑、 朱穗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