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種地收入低,為什麼農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耕地?有地才是家

由 張小張說三農 發表于 藝術2023-01-30
簡介農民不願把地流轉出去,就是骨子裡怕餓肚子,就拿眼前的事情來說,嚴重地方的城裡人肯定會有過擔心,是不是有一天就沒有吃的供應了,但是農村人就沒有這個擔憂了,家裡有存糧,不愁眼前吃

農民的耕地是自己的嗎

種地收入低,為什麼農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耕地?有地才是家

我的家鄉在甘肅,是一個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相對落後,但家鄉的耕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年有效積溫高,環境條件適宜蘋果栽植,產的蘋果個頭大、含糖量高、色澤鮮豔、商品性高。

有這麼好的自然條件,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只有個別鄉鎮少量農民種植蘋果,為此,縣上透過洽談,找來陝西一家知名果汁生產企業,在一些鄉鎮流轉土地種植蘋果。本以為這是一件雙贏的事,很容易和農民達成協議,沒想到在實施過程中卻

困難重重

先來說說家鄉農業生產的大體情況,我們這邊的耕地有山地、川地和塬地。山地水肥條件差,作物產量較低,塬地和川地好一些;種植的作物主要還是玉米和小麥,也有小面積的中藥材、馬鈴薯、瓜菜、蘋果和小雜糧。

種地收入低,為什麼農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耕地?有地才是家

小麥畝產量平均在500斤左右,收入500元左右,種植一畝小麥的成本大概300元左右,包括種子、肥料、化肥、機械作業費,一畝的收入也就二百元,如果把人工費算在裡邊,每天一百元,那種植

小麥就是倒貼

的。

玉米畝產量平均1000斤左右,收入900元左右,種植一畝玉米的成本大概400元左右,一畝地純收入500元,如果除去人工費,也剩不下多少了。

公司流轉土地種植蘋果,給農民的流轉費是一畝地的小麥產量換算成現金(根據小麥的價格調整),這兩年大概是一畝地600元。也就是說,農戶什麼都不用投入,就可以收入600元,比自己種划算很多。

種地收入低,為什麼農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耕地?有地才是家

可是很多農戶不願意,到底是為什麼?

因為我自己參與了公司和農戶的商談,而且我家的地也在流轉範圍內,家裡的老人也是不願意流轉,透過溝通交流,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

我國曆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耕文化已經傳承了幾千年,尤其是漫長的封建制社會,在農民的心中寫著:

作為農民,就是種地的

,不種地幹什麼,不種地就不是農民了。這種思想以一種無形的方式在農民心中代代傳承。

第二點,

從小時候我母親就給我說,他們小時候沒有什麼吃,吃野菜、吃樹皮,某一年鬧饑荒死了多少人,這一類的話題。以前小,沒有仔細想母親說的這些話,現在細細回味,結合這件事,感觸頗深。

種地收入低,為什麼農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耕地?有地才是家

母親應該是經歷過吃不飽肚子的年代,但母親的這些故事,應該也有一部分是母親的母親講給自己的孩子聽的,一代一代的講,加上自己的親身經歷,就是要告訴後輩們要珍惜眼前的生活,要努力種地,才能吃飽飯。

農民不願把地流轉出去,就是骨子裡怕餓肚子

,就拿眼前的事情來說,嚴重地方的城裡人肯定會有過擔心,是不是有一天就沒有吃的供應了,但是農村人就沒有這個擔憂了,家裡有存糧,不愁眼前吃;家裡有地,不愁以後吃,不敢說衣食無憂,至少可以不餓肚子。

第三點,

何為“家”,

房子裡養著豬。

種地、養豬,就是農民的工作,有地、有豬、有親人,才是農村人的家。耕地已經成了農民家的一部分,沒有了耕地,家就不完整了,沒有人願意失去家裡的任何一個成員,即使這個成員在這個家顯得可有可無,也不能失去。

種地收入低,為什麼農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耕地?有地才是家

土地是厚實的,只有依靠著土地,才永遠不會倒,才有著絕對的安全。

第四點,

人活百年,終有一老,誰都有老去一天,

葉落歸根

。雖然現在提倡公墓、火葬,但是大部分的農民,尤其是上一輩的老人,認為自己走了以後,就應該埋在這片土地上,祖祖輩輩都埋在這裡,“家”就在這裡,其他地方條件再好,也不願意去,因為哪裡不是家,沒有親人。

找出這些原因後,最後我們想了一個折中的方法,不用每家每戶把所有的耕地都拿出來流轉,自己願意流轉多少流轉多少,地塊在流轉範圍內不願流轉的人,由村委會出面,可以和其他地塊不在範圍內的人交換。透過這個方法,最終使得這個好的專案得以實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