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阿閦佛是誰?他為何在大日如來前發誓“永不嗔恚”?

由 新彼岸臨川 發表于 藝術2023-01-12
簡介阿閦佛另一個讓人敬佩的地方便是“永不嗔恚”

2019年2月20日農曆是多少

提個問題,學佛第一個應當學誰?

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還是彌勒佛?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就我而言,我會推薦阿閦佛。

這個佛對民眾來說,有些陌生。但是在諸佛中,他的地位並不低。

阿閦佛是梵文Aksobhya的音譯,意思為“不動”,阿閦佛就是不動佛。所謂不動,指的便是意志堅定,心無旁騖。學習阿閦佛,就是學習這種不動的本領。對於佛教徒來說,掌握了這種不動的本領,才能靜下心來,參悟佛法的真意。

阿閦佛另一個讓人敬佩的地方便是“永不嗔恚”。

阿閦佛是誰?他為何在大日如來前發誓“永不嗔恚”?

佛教認為,由嗔怒而生煩惱,而煩惱則是“苦”的直接根源,是獲菩提、得涅槃的大障礙,所以不嗔恚被列為佛教重要戒律之一。

阿閦佛成佛前,曾受大日如來的教化,立下了對眾生永遠不生嗔怒的誓願。而這也是六波羅蜜及斷三毒而得解脫的根本修行之道。

寫到此,不熟悉佛教的人可能會迷糊,什麼叫六波羅蜜?何為“斷三毒”?

簡單來說,六波羅蜜,是佛教提出的從生死彼岸到達涅槃彼岸的六種方法或者途徑,分別為佈施、持戒、忍、精進、智慧、定。而三毒,則是指貪、嗔、痴三種煩惱,也被叫做“根本煩惱”。

私下想想,要做到無嗔無恚實在太難了。我們處在一個世俗社會中,每個人被功名利祿所籠罩的同時,還被各種感情所羈絆。身處其中,難免有爭鬥之心。而要做到對萬事萬物不生嗔怒,就要學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只有跳出來,才能萬事不縈於懷,得到完全地解脫。但人性是自私的,跳出來便意味著與人性做鬥爭,自己否定自己。這就好比,朝自己捅一刀,明明鮮血灑地,嘴上卻笑著說不疼。這種境界,估計也就像阿閦佛這樣的佛祗才能做到吧。

接著說阿閦佛,他成佛之後,在東方建立了一塊樂土,名喚妙喜世界。據《阿閦佛國經》記載,此淨土沒有根本煩惱,所有人都不被貪嗔痴所糾纏,皆行善事,沒有邪說外道,衣食有芳香,住所皆七寶所成……佛教徒認為,阿閦佛仍在此淨土說法,故尊稱其為東方佛。

阿閦佛是誰?他為何在大日如來前發誓“永不嗔恚”?

既然提到了東方,就不得不說阿閦佛與我國的關係。阿閦佛能夠傳到中國,得力於支婁迦讖的傳播(有關支婁迦讖的介紹可以參見《支婁迦讖:“來無影、去無蹤”的一代高僧,大乘佛教最該感謝的人》)。《阿閦佛國經》便是他翻譯的。這部佛經是漢傳佛教淨土宗最初的經典。支婁迦讖也因此被稱奉為妙喜宗東土初祖。所謂的妙喜宗就是指修習妙喜世界阿閦佛的信眾。他們堅信,只要勤持六度,發願往生妙喜世界,死後便能轉生此淨土。

此外,阿閦佛還被人尊稱為“金剛智”。按照密教的說法,阿閦佛是金剛界五智如來中的東方如來,代表著大日如來五智中的第二智大圓鏡智。此智慧以大圓鏡為喻,是說其智體清淨無染,顯現世界永珍如大圓鏡。此智可覺悟人的本性,使之具有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智慧之菩提心。

如今所建的阿閦佛塑像,多是坐像,右手持梵函,左手作拳,全身黃金色。阿閦佛的手印為破魔印,據說此手印可以消滅諸魔惡鬼,一切煩惱皆不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