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開端》爆火,但“無限流”恐難成潮流

由 介面新聞 發表于 藝術2022-11-21
簡介《開端》由製作過《琅琊榜》《山海情》等口碑劇的正午陽光出品,“國劇門臉”踏入小眾的“無限流”題材,這樣的嘗試對行業意味著什麼

開端屬於無限流嗎

《開端》爆火,但“無限流”恐難成潮流

記者 |

劉燕秋

編輯 |

1

無論最後兩集算不算爛尾,《開端》都已成為2022年第一部現象級網劇。根據貓眼研究院,《開端》在騰訊影片的累積播放量為13。7億,微博話題閱讀量為68。18億。儘管大結局引發了一些爭議,但截至目前,該劇豆瓣評分仍然高達8。0。

《開端》改編自晉江文學上祈禱君的同名小說,值得關注的是,伴隨《開端》普及開來的是“無限流”的概念。根據北大學者邵燕君對“無限流”的定義,它指向的是主角進入神秘的“輪迴空間”,前往電影、遊戲、動漫和小說的副本世界完成任務,由此獲得超凡力量,但卻不得不在異世界永不停歇地冒險與輪迴。

《開端》官方微博曾經對這部劇的型別做過界定,認為其屬於廣義上的“無限流”作品——並不完全符合無限流的基本框架,比如,它是在更接近現實世界的時空內經歷迴圈,並非是進入異世界等。但由於“無限流”擁有極大的可拓展空間,所以仍可將其納入廣義的“無限流”範疇。

《開端》由製作過《琅琊榜》《山海情》等口碑劇的正午陽光出品,“國劇門臉”踏入小眾的“無限流”題材,這樣的嘗試對行業意味著什麼?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線上影片CEO孫忠懷曾在朋友圈表示:“相比其他爆款,《開端》的成功對於行業的意義大得多:首先,爆款可以不依靠擦邊球、重口味、挑戰審查底線;其次,爆款可以不依賴流量藝人;第三,爆款可以不依賴湊長集數;第四,爆款可以發生在無限流類科幻這種小眾題材領域。”

但曾參與無限流作品版權交易的楊瓊告訴介面記者,類似《開端》這樣的片子很難再有第二部了。“市場上幾乎沒有這樣的專案儲備,可能有策劃案,但是根本不會遞到編劇那裡。”在她看來,出品方正午陽光的特殊性在於,他們最大的IP其實是他們的公司,因此有機會也有能力完成這樣的創新專案。

正午陽光迭代

正午陽光的核心主創都來自於山東影視。2011年導演孔笙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但直到2014年,侯鴻亮帶著策劃、宣發、製作等部門加入正午陽光,進行改組,之後正午陽光才成為一家獨立製片公司。

山影擅長具有厚重感的歷史正劇,代表作包括《闖關東》《戰長沙》等。在脫離山影之後,正午陽光開始選擇更年輕化、更多樣化的劇集題材,自2015年開始,接連推出了《歡樂頌》、《偽裝者》、《琅琊榜》等爆款。

也是在2015年,由侯鴻亮團隊製作的《他來了請閉眼》成為國內第一部網臺聯動的電視劇。從《他來了,請閉眼》開始,正午陽光開始試水網劇市場。在多年前的採訪中,侯鴻亮說道,“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挖掘一些適合於現在整個市場程序的東西,這一點是毋庸置疑,而且它會帶來一些型別化的出現。”《琅琊榜》就是正午陽光將型別化網文成功影視化的一個典型案例。

正午陽光也是較早佈局短劇的影視公司。去年被業內視為12集短劇的破局之年,不論是年初的網劇《唐人街探案》還是之後的迷霧劇場,懸疑題材都是短劇賽道的主要切口,而正午陽光則是罕見的以都市現實題材《我是餘歡水》入局的玩家。侯鴻亮曾在採訪中透露看好短劇,並提出基於專案商業化的考量,12集並非短劇的最佳體量,16至18集更為適宜。此次《開端》共15集,由《我是餘歡水》的導演孫墨龍執導。

對於正午陽光團隊而言,富有歷史感的正劇一直是他們最具有優勢的部分,同時他們又一直努力向年輕群體進行滲透。和《我是餘歡水》相比,《開端》在短劇的形式基礎上選擇了更具型別化的表達。

圖片來源:《我是餘歡水》劇照

也許並不典型的案例

Zhttty的網文《無限恐怖》開創了國內的“無限流”型別,大概在2016年的時候,這個專案曾到過楊瓊手裡,但她並沒有把這個專案成功推薦給影視公司。“當時我看到過好多‘無限流’的專案,這些作品其實都挺好的,但當時平臺不太喜歡這類強劇情的東西。我們知道的很多‘無限流’提案基本報上去就會被平臺斃掉。”

事實上,難開發的不只是“無限流”。由於影片網站的資料表明,網大的觀眾以男性為主,網劇的觀眾以女性為主,所以影片網站會主推甜寵劇,其他型別的劇透過平臺綠燈會的機率很低。“你看到的那些懸疑劇可能都是平臺的一把手親自抓的專案,比如說一些大IP,或者某個知名製片人起頭做的專案,一般的懸疑專案都很難過會。”

在楊瓊看來,這是一個悖論,平臺不能因為滿屏都是甜寵劇,就判斷觀眾就是喜歡看甜寵劇。“這就像不能因為每天都給人喝三聚氰胺,就說人家喜歡三聚氰胺,而是你就沒給人家喝過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一兩個從來沒見過的型別,在我國的影視市場上就很容易成為爆款。”

另一個悖論在於,對於更多的中小影視公司而言,類似《開端》這種專案可能在立項階段就已經被淘汰了。因為小公司沒辦法用資料證實自己能把沒人做過的題材做好,但是正午陽光可以用團隊的實力來背書,於是這類創新題材就變得只有頭部公司能做,其他小公司只能做跟風的專案。

這種狀況在影片網站急於收縮成本的當下也許會愈演愈烈。有

訊息稱,在騰訊影片近期的內部專案決策會上,70餘個專案僅透過兩個。

由於《開端》的出品方只有正午陽光一家,楊瓊推斷這應該是正午光陽的版權劇而非平臺的定製劇,“很有可能,平臺也是看到最後成片了才決定買的,這更像是事後諸葛亮”。

侯鴻亮曾在採訪中強調,正午陽光“一直在尋找的就是一種新鮮感,新鮮感會增加創作者的動力”。而嚐鮮也意味著公司需要花大量的成本來試錯。但遺憾的是,對於更多的中小公司來說,他們可能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