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李煜極美的一首詞,將落梅比作下雪,結句神來之筆

由 好書天天伴 發表于 藝術2022-10-15
簡介這首詞大約作於開寶四年(971年),李從善向趙匡胤朝貢之後久久不歸,身在南唐的李煜十分想念弟弟,又對岌岌可危的南唐焦慮萬分,在一個春天的日子,憂鬱的李煜獨自步行到院子的梅花樹下,吟出了這首詞

梅花隨風飄落像什麼

藝術是用真情澆灌出來的花朵。李煜是一個君主,更是一個多情的詞人,他寫下了很多感情真摯的詞作,正是真情,才讓他的詞作如此感人。這首《清平樂》,在李煜的詞中,不算十分有名,但構思巧妙、情真意切,讓人百讀不厭。

李煜極美的一首詞,將落梅比作下雪,結句神來之筆

當我們上次離別之後,春天已經過半了,可是,滿目的景色卻讓我愁腸寸斷。

臺階的下面的梅花像雪花一樣飄落,我拂了又拂,可是它們還是落滿衣衫。

大雁飛過來了,可是它們沒有帶來一點音訊,我和你遠隔千萬裡,路途如此遙遠,不知何日是歸期。

相思之情像那漫山遍野的春草,它們在天邊鋪展蔓延,綿延不絕。

李煜極美的一首詞,將落梅比作下雪,結句神來之筆

這是一首表達思念的詞,但是詞中沒有點明所思的物件。學界普遍認為,這首詞是李煜思念弟弟李從善所作。

這首詞大約作於開寶四年(971年),李從善向趙匡胤朝貢之後久久不歸,身在南唐的李煜十分想念弟弟,又對岌岌可危的南唐焦慮萬分,在一個春天的日子,憂鬱的李煜獨自步行到院子的梅花樹下,吟出了這首詞。

上闋

,描寫的是院子的景色。仲春時節,本應是春天最美的時候,桃李爭妍,可李煜關注的是梅花,因為梅花是冬天綻放,那時正是李從善離別的時候,現在紛紛飄落的梅花,不正代表他此刻的心情嗎?

他呆呆地佇立在梅樹下,花兒像雪一樣飄舞,他將身上的梅花撣了又撣,可是仍然落滿肩頭,這是一幅多麼悽迷唯美的畫卷。

落花人獨立,卻沒有微雨燕雙飛。

李煜極美的一首詞,將落梅比作下雪,結句神來之筆

下闋

,鏡頭轉向了戶外。李煜踱出了院子,來到了外面,看到天上一群群鴻雁飛過,他多麼希望它們能停下來,帶來他渴盼的信件,可是事與願違。李煜望著那山坡上的青草,重重疊疊,無邊無際,萬千愁緒不禁心中來,這不正是他綿綿不絕的思念嗎?

草,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寄託思念的意象,比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李煜將“草”這個意象運用到了極致,結句堪稱

神來之筆

。一般的詩詞寫思念,都是“憑欄獨倚”的靜態之感,而李煜巧妙地使用了一個“更”字和一個“還”字,讓無形的思念變得富有了

動態感、立體感。

俞平伯先生評價說:“更行更遠還生,以短語一波三折,句法之變換,直與春水春草之姿態韻味融成一片,外體物情,內抒心象,豈獨妙肖,謂之入神可也。”

這種意境也被後人模仿,比如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行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李煜極美的一首詞,將落梅比作下雪,結句神來之筆

落梅與青草,這一花一草,是本詞的靈魂。落梅滿了又拂,拂了又滿;青草生了又長,長了又生。這兩個意象用來指代思念,意境絕美又恰到好處,使得這首詞有了強烈的感染力,讓人回味無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