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由 城市觀察員 發表于 藝術2022-09-17
簡介要知道,明朝帝位到嘉靖這兒就拐彎兒了(當然從根兒上說是沒變),因為嘉靖皇帝、明仁宗朱厚熜並非先帝:武宗朱厚照、即正德皇帝的兒子,而是憲宗朱見深之孫、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也就是朱厚照的叔伯弟弟

明孝宗墓在哪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凌洲業話,ID:lingzhouyehu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上回咱們說了北京十三陵裡的神功聖德碑,十三座皇陵十二通碑,除了明成祖朱棣的長陵之聖德碑上有碑記之外,其他十一個均是無字碑(連結在本文下方)。立無字碑源於嘉靖,原本自明仁宗朱高熾的獻陵開始,景陵(宣宗朱瞻基)、裕陵(英宗朱祁鎮)、茂陵(憲宗朱見深)、泰陵(孝宗朱佑樘)、康陵(武宗朱厚照)都是沒有聖德碑的。到了嘉靖年間,一塊堆兒都給立起來了。可是嘉靖為什麼不給幾位先皇寫碑記呢?今兒詳細的分析一下這事兒: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首先,他為幾位先皇立碑,本就不是心甘情願的,並非出於對先輩的崇敬。要知道,明朝帝位到嘉靖這兒就拐彎兒了(當然從根兒上說是沒變),因為嘉靖皇帝、明仁宗朱厚熜並非先帝:武宗朱厚照、即正德皇帝的兒子,而是憲宗朱見深之孫、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也就是朱厚照的叔伯弟弟。史書上最先黑化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應該就是他,因為他跟朱厚照談不到什麼兄弟感情,老老皇帝朱佑樘也不過是他大爺而已,“你們又不是我親爹親哥,我憑什麼誇你們?”最為關鍵的,是朱厚熜壓根兒不想過繼的朱佑樘門下、給他當兒子。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他一心想的是追封其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皇考,神主享於太廟。那太廟是皇帝家廟,只有正統皇帝的牌位才能在上面供著。您朱厚熜是過繼到大爺這門兒才繼承的皇位,不能因為這個就把你親爹當皇上供。此作法很顯然的諱背了祖制,於是招致一批大臣的極力反對。話說朱厚熜生長於安陸的興王府,因為湖廣安陸州(即今湖北省鍾祥市)是他親爹興獻王的封地。十五歲入京城就當皇帝,身邊兒根本沒什麼自己的人、自己的勢力,所以幾乎是全體反對,沒人支援。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可嘉靖皇帝的心思還挺堅定,這事兒非辦不可,誰不同意就打誰,於是將為首的一批人施以廷杖,甚至有的被活活打死,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大禮儀之爭”。由此還牽扯到另一件事兒:傳說中的“推出午門斬首”根本就是假的,午門就是施廷杖的地方,打死過人是真的,但斬首不在這兒。最後嘉靖還是得償所願了,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後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被追封為興國皇太后;同時改稱明孝宗朱佑樘曰“皇伯考”,說白了:“我只認你是我大爺,不承認你是我爹”。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為興獻帝被追加尊號為“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牌位升袝太廟,廟號“睿宗”,排序在明武宗之上;原來的興獻王墓、也改稱為顯陵。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心願雖然達成了,但世宗心裡也清楚此舉欠妥,為了表示彌補、緩和皇族矛盾,這才在十三陵為幾位先帝樹立神功聖德碑;一是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二是遮掩他對先帝朱佑樘及朱厚照的不忠。可是碑雖然立起來了,碑文怎麼辦呢?上文咱說了,應該由他本人親自撰寫,這是明朝祖制,大臣們也上書請願了。可他哪兒有這心思和工夫兒?您各位有熟悉明史的,嘉靖皇帝在位四十多年,那才真稱得上“譭譽參半”呢!早期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史稱“嘉靖新政”。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陳寶國老師扮演的嘉靖皇帝)

可後期崇通道教、寵信奸臣,導致朝政腐敗。後二十年根本不上朝,迷信方士、鑽研青詞、沉迷煉丹、妄圖長生。長期不理朝政、浪費民力,最終激起民變,長年盤踞邊塞的蒙古俺答汗,也終於在嘉靖二十九年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老北京加築外城就是因為這次事件,可是修到一半兒沒錢了,由此造就了老北京的帽子城。同時倭寇也在東南沿海肆虐,“南倭北虜”始終困擾著嘉靖一朝。即便如此,這多事兒纏身,都沒耽誤朱厚熜好色。迷戀酒色不說,性情也喜怒無常,光是正宮皇后就冊立過三位。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他有個叫曹氏的妃子,對其很是寵愛,常常跑到她那裡享樂。曹氏得寵自然高興,可她身邊的宮婢們就倒了黴了。由於嘉靖生性多疑而暴虐,常常因下人的一些小失誤,便進行鞭打虐待。時間長了引來宮女們的憤恨,終於有一天趁嘉靖在曹氏宮中熟睡,恰巧曹氏又不在。幾個宮女起了報復之心,用繩索套住嘉靖的脖子,想把他勒死。最終因為慌亂害怕,宮女手腳俱軟,這次刺王殺駕的行為才沒有成功。這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宮女案”。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對這位迷信、荒淫、而又怠政的皇帝來說,讓他去翻看大量史料去尋找事蹟、搜腸刮肚的去構思溢美之詞,為六位先帝撰寫碑文,何其難也?再說,他對此前兩位皇帝,即他的伯父和堂兄也沒什麼好印象,甚至從心眼兒裡厭惡,並不認為他們有什麼所謂的“神功聖德”。嘉靖還說了:立碑不刻字也是有先例的。這話倒是沒錯兒,最著名的當屬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之乾陵的無字碑。所以立無字碑也不算“出格”。於是撰寫碑記的任務是一拖再拖,最後到死也沒動筆。嘉靖死後,所葬之永陵也是有碑無文,從此、無字碑反而成了祖制。於是就形成了十三座皇陵、十二通聖德碑、十一通都無字的局面,即除長陵的神功聖德碑有字之外,從獻陵到德陵均為無字碑。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當然還有末帝崇禎,據說崇禎墓也有碑,而且碑上也有字,但咱為什麼一直在說前十二座呢?因為崇禎的思陵原本就不是他的墓,而是他的寵妃田貴妃的園寢。崇禎死後、李自成命人將崇禎與周皇后合葬于田貴妃之墓,並改名思陵。因此思陵也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與妃嬪合葬之陵,而相較於其他諸陵、規模也較小。李自成此舉是為攏絡人心,但還不至於為其立碑頌德。據說滿清入關後,清朝皇帝為崇禎立了碑,也刻了字。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十三陵都有神功聖德碑、應該是兩座有字、十一座無字才對。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但崇禎之碑不能算,因為它跟其他明帝的碑不是一個性質。雖然咱不知道碑文到底寫了什麼,但估計清帝不會對一個前朝的滅國之君有多少溢美之詞。思陵附近還有明思宗貼身太監王承恩(陪著崇禎一起在煤山上吊那位)的陪葬墓,清順治帝、康熙帝亦曾為王承恩立了碑、以嘉許其貞忠殉主。估計崇禎碑文上的詞兒還不如王承恩的好聽呢,因為封建帝王提倡這種所謂的忠誠,全民愚忠才好呢!不過到如今,十一座無字碑的局面估計也不在了,因為年久失修、戰爭、盜挖等原因,很多陵墓已經損毀嚴重、甚至破敗不堪,據說有的無字碑僅剩碑座,可能有點連碑座都沒剩下。

詳解北京十三陵無字碑之謎

這也是猜的,因為十三陵目前僅開放了長陵、定陵和昭陵,其他的裡頭什麼樣兒咱也看不見。目前已知的、也是我們能看到的、最為完好的,是定陵、即萬曆皇帝的無字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