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由 工筆小強 發表于 藝術2022-08-18
簡介山石有勾而無皴,雜樹或枯枝,或有葉,枝葉都用雙鉤線描,而松樹則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畫松不畫松針,只用綠色點染,畫法古樸,而此圖則先用石綠點染,而後又用石青加上兩筆交叉的線,以示松針

唐寅騎驢歸思圖有幾幅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清溪飲馬圖紈扇》 唐·韓幹

《清溪飲馬圖紈扇》 唐 韓幹 絹本 尺寸:42x68釐米 原作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韓幹(約706~783),唐代畫家,長安藍田(今屬陝西)人,官至太府寺丞。善畫肖像、人物道釋、花竹,尤工鞍馬。韓幹初師曹霸,為其入室弟子,後自成一家。所繪馬匹,體形肥碩,態度安詳,比例準確,一改前人畫馬螭頸龍體、筋骨畢露、姿態飛騰的“龍馬”作風,創造了富有盛唐時代氣息的畫馬新風格。杜甫在《丹青引》中有“幹唯畫肉不畫骨”的詩句,在《畫馬贊》中又說:“韓幹畫馬,毫端有神。……魚目瘦腦,龍文長身,雪垂白肉,風蹙藍筋”。對他的畫馬,讚賞備至,後人將他與當時最善畫牛的戴嵩並稱為“韓馬戴牛”以畫馬著稱。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唐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

《江帆樓閣圖》絹本,縱101。9釐米,橫54。7釐米,青綠設色。圖的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處滿勾細密的魚鱗紋,漸遠漸渺茫。近岸有一葉漁舟,天邊則有二片風帆遠去。下方是江邊坡岸,山峰聳立,長松秀嶺,密樹掩映,山徑層疊,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間。畫七人,一人於廊內,二人於坡岸賞景,另四人則沿山徑而來。主人騎馬,三僕或挑擔、或提物,簇擁前後。人物描繪工緻,形神兼備,延續唐代繪畫的輝煌。而用色上也沿用人物畫優秀的重彩法,在石面及松葉上著濃厚的石綠色,在廊簷及木柱上著明豔的硃砂色,將隋以來的金碧山水演繹成一種以青綠為主的青綠山水。然而樹木山石的刻畫則比以前細密、老成。山石有勾而無皴,雜樹或枯枝,或有葉,枝葉都用雙鉤線描,而松樹則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畫松不畫松針,只用綠色點染,畫法古樸,而此圖則先用石綠點染,而後又用石青加上兩筆交叉的線,以示松針。此圖畫遊人在江邊的活動,江天空閣,風帆縹緲。畫家以俯瞰的角度,描繪了山腳叢林中的樓閣庭院和煙水遼闊的江流、帆影,境界廣漠幽曠。畫樹已注重交叉取勢,顯得繁茂厚重,但枝、幹、葉,仍用工整的雙勾填色法;山石用中鋒硬線勾描,無明顯的皴筆,設色以石青、石綠為主,墨線轉折處用金粉提醒,具有交相輝映的強烈效果。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貨郎圖 》五代 南唐 李昪

《貨郎圖 》五代 南唐 李昪 24x59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這是一幅人物風俗畫卷,畫面上貨郎的貨擔上物品繁多,不勝列舉,從鍋碗盤碟、兒童玩具到瓜果糕點,無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夠發達的時期,貨郎們走街串巷,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貨郎們不僅為偏僻的鄉村帶來所需的貨物,也帶來各種新奇的見聞,貨郎的到來往往象節日般熱鬧場景。畫家藉助貨郎這一題材表現了當時市井生活的一個側面,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雖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卻真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學家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五代 周文矩 《西子浣紗圖 》

《西子浣紗圖 》周文矩,中國五代南唐畫家。建康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人。生卒年代不詳,約活動於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時期(943~975),後主時任翰林待詔。周文矩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於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畫家。存世作品多為摹本《宮中圖》、《蘇武李陵逢聚圖》、《重屏會棋圖》、《琉璃堂人物圖》、《太真上馬圖》。 《西子浣紗》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西子即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浣紗”是一個經典的典故。周文矩的仕女畫從題材內容到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唐代周昉的傳統。此圖是五代畫家周文矩的傳世作品,是五代工筆人物畫的代表作,周文矩是五代的國畫大師,五代周文矩合樂圖是周文矩的代表作。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溪山行旅圖》北宋 范寬

《溪山行旅圖》北宋 范寬 高遠畫法,絹本墨筆,縱206。3釐米,橫103。3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溪山行旅圖》是北宋范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傑作。這件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雄強,巨峰壁立,幾乎佔滿了畫面,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使全幅作品體勢錯綜,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使觀者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題。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宋 郭熙 《秋山行旅圖》

《秋山行旅圖》宋 郭熙, (1023-約1085)〔北宋〕字淳夫,河南溫縣(今屬河南)人。熙寧(1068-1077)間為圖畫院藝學,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創作活動旺盛的時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寧、元豐間(1068-1085年)。工畫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捲雲”或“鬼臉”皴法,畫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力勁健,水墨明潔。佈置筆法獨樹一幟,早年巧贍致工,晚年落筆益壯,常於高堂素壁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巖岫巉絕、峰巒秀起、雲煙變幻之景。 神宗趙頊曾把秘閣所藏名畫令其詳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覽歷朝名畫,“兼收並覽”終於自成一家,成為北宋後期山水畫巨匠,與李成並稱“李郭”,與荊浩、關仝、董源、巨然並稱五代北宋間山水畫大師。郭還精畫理,提倡畫家要博取前人創作經驗並仔細觀察大自然,他觀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慘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構圖上,創“高遠、深遠、平遠”之“三遠”構圖法。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天池石壁圖》

《天池石壁圖》黃公望(公元1269—354年),本姓陸,名堅,江蘇常熟人。出繼永嘉(今屬浙江)黃氏為義子,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工畫山水,宗法董源、巨然,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就是元四家之冠的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淺絳山水畫的代表作。於七十三歲時精心之作。圖繪蘇州以西三十里的天池山勝景。現在該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是屬於絹本,設色,長度長139。4釐米,寬度長57。3釐米。山水以淺絳為主。與吳鎮、王蒙、倪瓚並稱「元四家」。著有《寫山水訣》傳世。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元 王蒙 《關山簫寺圖軸 》

《 關山簫寺圖軸 》王蒙(1308-1385)元畫家。字叔明,號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外祖父趙孟、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趙雍、表弟趙彥徵都是元代著名畫家。王蒙的山水畫受到趙孟的直接影響,後來進而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綜合出新風格。王蒙能詩文,工書法。尤擅畫山水,得外祖趙孟法,以董源、巨然為宗而自成面目。寫景稠密,佈局多重山覆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點,表現林巒鬱茂蒼茫的氣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僅次於黃公望,後人將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為“元四家”。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騎驢歸思圖》

《騎驢歸思圖》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均為他題畫的別號,吳縣(今蘇州)人。賦性疏朗,任逸不羈。曾經刻其章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騎驢歸思圖》描繪的是奇峰雜木,山塢人家;溪水湍流,穿行山間;綠樹迎風,舞姿婆娑;一人騎驢行進在山路上,正朝深山中的草堂院落奔去。前景山下深澗又有流水木橋,一樵夫正擔柴過橋。在藝術表現上,山石用帶水長逡,非常溼潤。畫家自題七言絕句一首“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吳郡唐寅詩意圖。”鈐 朱文一印。這幅畫體現了唐寅的繪畫特色。在藝術表現上,山石用帶水長皴,非常溼潤。秋樹青黃,多做空鉤夾葉,在畫風上接近李唐、馬遠等院體,但具“文人畫”風格。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古木蒼煙圖軸》明 文徵明

《古木蒼煙圖軸》明 文徵明 紙本 墨筆 26。2釐米x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文徵明仿倪雲林畫法之作。近處古木扶疏,中景山巒中流泉逶迤,下有居室三間卻無人影,一派冷寂氣象,頗得倪畫精神。此圖畫法雖仿倪而有文徵明自家的意趣,特別是用筆趨向中鋒、山石造型趨向圓形,淡化了倪畫峭拔之趣,而近似黃公望的畫法。但文徵明對此畫頗為自許,故題詩云:“不見倪迂二百年,風流文雅至今傳。偶然點筆山窗下,古木蒼煙在眼前。”題字瘦勁古拙,亦近倪書。此圖作於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文徵明時年六十一歲。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冷枚梧桐雙兔圖軸》 清代 冷枚

《冷枚梧桐雙兔圖軸》 清代 冷枚 創作的一幅本設畫。簡介此圖似為中秋佳節而作。圖中野菊滿地,桂花飄香,高大的梧桐樹下,兩隻肥碩的白兔愜意地在草地上嬉戲。雙兔寫實,造型準確生動,皮毛以細筆一一畫出,具有柔軟的質感。兔目用白色點出高光,令眼神活靈活現頓生神采。本幅款署“臣冷枚恭畫”,鈐“臣”朱文印,“冷枚”、“夙夜匪解”白文印二方。 山石以折帶筆方正寫出,于堅硬中見峻峭之美。構圖疏密有致,設色注重冷暖色調的對比。整幅作品大氣秀美,富麗堂皇,受到了西洋繪畫技法的影響,具有康熙朝宮廷繪畫的風貌。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清 王翬 《夏五吟梅》

《夏五吟梅》王翬(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為“清初畫聖”。與王鑑、王時敏、王原祁合稱山水畫家“四王”,論畫主張“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有《康熙南巡圖》(與楊晉等人合作)、《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芳洲圖》(常熟博物館藏)等傳世。著有《清暉畫跋》。

博古通今,精品作品賞析

俞致貞 《牽牛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