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感冒”一詞 因700年前這位福州人而得名

由 九派健康 發表于 藝術2022-08-14
簡介“感冒”一詞便是最早出現於《仁齋直指方論》中《諸風》一章,其“傷風方論”中論《和劑局方》參蘇飲提到:“治感冒風邪,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

福建福州在古代叫什麼

最近氣溫忽高忽低,不少人也因此感冒流涕,醫院裡等著的都是治感冒的病人。古時候,肯定也有感冒,那麼感冒一詞怎麼來的?古時候一直說的是“傷風”、“風邪”!一查果真有大發現:“感冒”一詞首提者竟然是福州人!

《紅樓夢》中誰感冒

四大名著中《紅樓夢》記載的感冒次數最多。

賈母第一次感冒,出現在第42回,這一回講的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賈母一高興,就帶著劉姥姥到處遊玩。因過度疲勞易感冒,於是就病倒了。王熙鳳見了劉姥姥就說,“都是為你,老太太也被風吹病了,睡著說不好過;我們大姐兒(巧姐)也著了涼,在那裡發熱呢。”

襲人的感冒,是在第十九回,書中說:“至次日清晨,襲人起來,便覺身體發重,頭疼目脹,四肢火熱。先時還掙紥的住,次後捱不住,只要睡著,因而和衣躺在炕上。”在第二十一回裡寫,“襲人吃了藥,微微發了汗,輕省多了”,她的感冒符合“發熱輕、怕冷重、無汗”的風寒感冒的特點。

晴雯“感冒事件”,佔了《紅樓夢》三個回目。另外黛玉、湘雲也都感冒過。

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所用的病名不是“感冒”而是“傷風”“風寒”“風邪”,因此認為曹雪芹的時代,“感冒”一詞還沒有作為病名被普遍使用。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病名全部變成了“感冒”,比如第117回說,“賈璉道:‘寫的是感冒風寒起來的,如今成了癆病了……’”

由此看來,說感冒作為病名被普遍使用始自清朝的說法是可信的。

“害肚歷”與“感風簿”

有一種說法:“感冒”一詞是來自官場。

宋代有專門的機構管理經籍和編修國史,通稱“館閣”。館閣每晚要有人值夜班,以防書籍被盜,如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請假簿上寫上:“腹肚不安,免宿。”

當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種藉口。館閣的官員們稱這本請假簿叫“害肚歷”。這是記錄在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的:“館閣每夜輪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則虛其夜,謂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過四,至第五日即須入宿。遇豁宿,例於宿歷名位下書:‘腹肚不安,免宿。’故館閣宿歷,相傳謂之‘害肚歷’。”

到了南宋,有位叫陳鵠的在館閣中供職,陳鵠喜歡別出心裁,他在《耆舊續聞》裡記錄:“餘為太學諸生,請假出宿,前廊置一簿,書雲‘感風’,則‘害肚歷’可對‘感風簿’。”

陳鵠同時期有個中醫學派叫“永嘉醫派”,代表人陳無擇曾將複雜的疾病按照病源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三種。外因稱“六淫”,即風、寒、暑、溼、燥、火。陳鵠大概看了這書,把外因之首的“風”信手拈來,前面冠上一個“感”字,“感”者,受也。“感風簿”一詞從此開始風靡官場。這陳鵠與曾在福建做官、著有《容齋隨筆》的洪邁曾有一場學術討論,時間大約是在1190年。

“感風”怎麼變成“感冒”的?到了清代,有個叫俞樾的學者(浙江德清人),他在《茶香室叢鈔》中說:“按今制官員請假,輒以感冒為辭,當即宋時‘感風簿’之遺意。”“冒”是覆蓋、溢位之意,“感冒”即是感風之後仍帶病工作,現在終於堅持不住了!

這與高鶚那個時代開始流行說感冒大致是相符的。

順便說一下這俞樾,是紅學家俞平伯的曾祖,他與福建也頗有些淵源。他的長兄俞林曾任福寧太守,母親也跟著長兄住,所以每次俞樾都要海上或錢塘江來到福寧府(今寧德地區)。

首提“感冒”之名的福州名醫

其實醫家最早使用“感冒”一詞的並不是在清代,而是南宋。中醫學界比較公認的最早在醫書中提出者是福州名醫楊士瀛。

中國古代醫生地位並不高。醫與百工同列,屬於“士農工商”四個等級中的第三級。楊士瀛又是民間醫生,所以關於他的記載極少,但好在有一部成書於1264年的《仁齋直指方論》流傳了下來,是現存較早的方論緊密結合的一部方劑學專著,產生了較大影響。

“感冒”一詞便是最早出現於《仁齋直指方論》中《諸風》一章,其“傷風方論”中論《和劑局方》參蘇飲提到:“治感冒風邪,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後代醫家遂沿用此名,並將“感冒”與“傷風”互稱。

有中醫界的專家在解釋《仁齋直指方論》中“感冒”一詞時認為:這裡的感冒是感受的意思,就是“感受風邪,發熱頭痛……”“冒”並沒有指疾病中昏蒙的症狀,而是被覆蓋或被冒犯的意思。“感冒”二字起初並非病徵之名,“感冒風邪”四字倒是“傷風”二字的擴充套件版。

“感冒”真正作為一個病症名提出是元代的朱震亨,他的《丹溪心法·中寒篇》:“初有感冒等輕症,不可便認作傷寒妄治”。後代醫家才真正在此基礎上發展關於時行感冒、虛人感冒等等理論。

除了說“感冒”,楊士瀛還有何成就?他是最先提出的“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理論,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中醫臨床。在前人醫家的基礎上,楊士瀛在《仁齋直指方論》中提出了“氣為血之帥”理論,全面地論述了氣血的生理、病理、氣血疾病的病因病機、臨床證候及辨證特點。同時在內、外、婦、兒各科病證中運用氣血理論進行辨證用藥,還分析了近百種症狀或疾病的脈象變化,這些理論直至今日仍有很大影響。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