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黃種人”,是對我們的歧視!

由 學海青洲 發表于 農業2022-04-27
簡介這個基準一出那判斷標準也就清楚了,遇到其他文明,你越富有,越強大,越文明,在西方人的認知裡,你的人種就越白,按照這個標準,中國人也是白的,從13世紀末的馬可波羅來中國起,一直到16世紀初,這幾百年來,中國的國力處於世界頂端,所以用這個標準來

為什麼黃種人被歧視

說到黃種人,有些人可能非常驕傲,什麼“黑眼睛,黑髮黃面板,永永遠遠的龍的傳人”什麼 “5000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另外呢,就我們傳統文化上來說黃色代表土地黃河皇權,所以說,當外國人把我們歸類為黃種人的時候,我們就很愉快的接受了。實際上,我們的面板黃嗎?有的人甚至比白人還白呢!

“黃種人”,是對我們的歧視!

外國人把我們列為黃種人,是對我們的一種歧視,一種侮辱。

接下來我講一下,把我們列為黃種人的過程你就明白了。

第一,起初西方人把我們定義為白人。

這得從大航海時代說起,因為大航海走四方,西方人開始需要對世界各個地方的人種進行描述,那西方人的基準色是啥呢?當然是白色,一方面,他們的面板確實比較白。另一方面,在很多文化的傳統,白色象徵著神聖,純潔,高貴,黑色就代表著低賤邪惡,誰都想把代表好東西,好寓意的留給自己,所以歐洲人認為自己是白人。

“黃種人”,是對我們的歧視!

這個基準一出那判斷標準也就清楚了,遇到其他文明,你越富有,越強大,越文明,在西方人的認知裡,你的人種就越白,按照這個標準,中國人也是白的,從13世紀末的馬可波羅來中國起,一直到16世紀初,這幾百年來,中國的國力處於世界頂端,所以用這個標準來看,中國人的膚色妥妥的,被認為是白色的,有個葡萄牙人,叫皮列士。在他寫的《東方誌》一書中寫道,“中國人像我們一樣白,中國女人是像我們一樣的白人,看上去很像西班牙女性。”

第二,後來我們就變成了黃種人,這跟我們的國力和在他們心中的印象,有很大關係。

首先把我們定義為黃種人的是在18世紀瑞典科學家林奈寫的《自然系統》一書中。因為當時中國的國力比較衰弱,另外那西方人又把是否信仰基督教作為一條很重要的區分人種的方法,所以在這本書中,他把我們叫黃種人,這個黃種人的意思呢,就是蒼白的死亡的像幽靈一般。正是以此為標誌,東亞人的膚色終於完成了從白到黃的歷史性跳躍。這一步其實是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

“黃種人”,是對我們的歧視!

但黃面板和東亞人徹底的結合在一起。得歸功於18世紀後期的德國人類學家布魯門巴哈,他透過分析人類頭骨形態,把人類分成了白色高加索人種,黑色衣索比亞人種,紅色美洲人種,黑褐色馬來人種和黃色蒙古人種。從此東亞人就成了黃色人。這裡面還是藏著種族歧視。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他們如此看重頭骨形態,是想透過證明高加索人種的腦容量比較大,來證明白種人的智力優越性。其次,他給黃種人取了蒙古人種這個名字,喚起了西方人對成吉思汗這些草原霸主侵略歐洲的恐怖歷史記憶。

第三,這種分法和叫法是不科學的。

生物學研究發展到今天,已經可以證明,以種族來把人類劃分為不同集團的分類法,越來越失去生物學依據了。所謂的種族與種族之間,根本不可能畫出那一道,明確清楚,有科學依據的依據的分界線。

“黃種人”,是對我們的歧視!

更多文史,請關注“史海孤舟”。

推薦文章

  • “低糖”月餅糖分真的低嗎?快來看看你家的月餅有沒有這些成分

    過量食用糖醇容易導致腹瀉前文說到,減糖風潮的興起,除了月餅之外很多食物中都會用到糖醇,但在配料表或者成分表裡都不會直接標明糖醇,糖醇只是一個大類的總稱,如果配料表裡出現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蘚糖醇、麥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異芽酮糖醇等,說...

  • 惟願君心似我心,長相守,長相憶

    遇到一個喜歡的人其實不難,多少愛情都開始於喜歡,結束於瞭解,後來明白,所謂合適的人,沒有定論,大概是三觀相似,興趣可以不同,但決不干涉對方,有話聊,相處和獨處一樣自然...

  • 春分,去婺源看油菜花

    開化這時候氣溫比婺源要低一些,但春分前後和婺源一樣都比較多雨,江南這時候的雨不像梅雨那麼執念,下下停停反倒讓油菜花嬌豔欲滴,而且一般是早上或者夜間容易下雨,我覺得相比於多霧的清晨,夕陽的黃昏拍攝油菜花,天氣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