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非遺文化:設計巧妙又充滿智慧的蒙古包,堪稱建築奇觀

由 記攝人間 發表于 農業2022-04-01
簡介包內四大結構為:鐵爾木(即蒙古包圍牆支架木)、哈爾阿茨(蒙古包頂)、烏尼和哈拉嘎(椽子和門)

毛氈多少克是什麼意思

非遺文化:設計巧妙又充滿智慧的蒙古包,堪稱建築奇觀

在美麗的肅北蒙古族大草原,見得最多的除了碧草藍天、牛羊成群之外,就是無處不在的蒙古包了。蒙古包的“包”是“家”、“屋”的意思,它充當著遊牧民族的居所,可通風、採光,又防寒、防潮,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合輪牧走場居住。蒙古包在架設時將“鐵爾木”拉開,便是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鐵爾木”摺合體積便縮小。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冬暖夏涼,非常適合於終年趕著山羊、綿羊、犛牛、馬和駱駝,經常放牧居住和使用。

非遺文化:設計巧妙又充滿智慧的蒙古包,堪稱建築奇觀

蒙古包有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用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5尺左右。包內四大結構為:鐵爾木(即蒙古包圍牆支架木)、哈爾阿茨(蒙古包頂)、烏尼和哈拉嘎(椽子和門)。蒙古包以鐵爾木(哈納)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0、60、80、100、120頭蒙古包。蒙古包主要有架木、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其製作不用水泥、土 坯、磚瓦,只用毛柳、氈、駝皮,可謂建築史上的奇觀,遊牧民族的一大貢獻。

非遺文化:設計巧妙又充滿智慧的蒙古包,堪稱建築奇觀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哈爾阿茨(蒙古包頂)、烏尼和哈拉噶(椽子和門)、鐵爾木。製作蒙古包的哈爾阿茨的木質要好,一般用橵棗木或松木製作。製作鐵爾木、烏尼、門的木頭一般用輕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的毛柳木。這樣做成的氈包符合力學要求,而且外形也勻稱美觀。蒙古包的氈包括額爾克(即頂氈)、代翰爾(棚氈)、圖爾嘎(壁氈)、伊爾格布其 (即氈壁下邊的續圍氈子)、額翰德(即氈門簾)等,主要由綿羊毛、駱駝毛製作。

非遺文化:設計巧妙又充滿智慧的蒙古包,堪稱建築奇觀

製作蒙古包的哈爾阿茨有一圓形木質件,周邊有插烏尼的眼孔。烏尼為細長的木棍,橢圓或圓形,也就是蒙古包的肩,上聯哈爾阿茨,下聯鐵爾木,其長度大小粗細要整齊劃一,木質要求一樣,長短有哈爾阿茨來決定,其數量也要隨哈爾阿茨改變。烏尼下端由繩子扣緊,以便於鐵爾木頭套在一起。一般卡在鐵爾木頭的丫型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齊為準。對肅北蒙古包來說,40頭的蒙古包是最小的,這種蒙古包的鐵爾木高約2米左右,寬約3-4米,有四組鐵爾木,每組有10-12個頭(交叉向上的頭)。鐵爾木立起來以後,把網眼大小調節好,鐵爾木的高度就是門框的高度。

非遺文化:設計巧妙又充滿智慧的蒙古包,堪稱建築奇觀

蒙古包的門叫哈喇嘎,一般朝東南方向開,既可避開強冷空氣,也沿襲著以日出東方為吉祥的古老傳統。門的高度取決於哈納的高度,一般都不太高,人們進出蒙古包基本都得彎腰進入。蒙古族是個有信仰的民族,進包一般都設有佛龕,供奉佛像,大多都是成吉思汗,雖然蒙古族沒要求大家見了成吉思汗像就行禮,但一旦進入蒙古包的人都會自主向其鞠躬行禮。可見,這樣的設計既非常巧妙,又充滿智慧。

非遺文化:設計巧妙又充滿智慧的蒙古包,堪稱建築奇觀

蒙古包除了骨架以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裁製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毛氈。蒙古包的骨架一般都是男人的活,而裁製則一般是女人的工作,手巧的蒙古婦女還會在這些毛氈上繡上很多漂亮的圖案,也即氈繡。蒙古包的額爾克是三角形的,三角都要綴帶。代斡爾是蒙古包頂上蓋烏尼的部分,每半個像個扇形。圖日嘎是鐵爾木外圍的那部分氈子,一般的蒙古包有四個圖日嘎。另外,製作蒙古包還需要一些帶子、圍繩、壓繩、梱繩、墜繩,它們的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狀。圍繩是圍梱鐵爾木的繩子,用馬鬃馬尾、牛尾製成,分為圍繩和梱繩。梱繩用來將相鄰兩片鐵爾木及鐵爾木和木門的口綁在一起時所用。

非遺文化:設計巧妙又充滿智慧的蒙古包,堪稱建築奇觀

草原,承載著肅北人無數的夢想,也保留了武術的文化,蒙古包及其營造技藝是蒙古民族遊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包獨特的製作技藝體現了蒙古族的審美觀,高超的技能和創作才能。它在長期的生產鬥爭、生活實踐中積累形成,與自然環境相適應,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格和不可替代的觀賞價值。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