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由 於升升書影 發表于 農業2022-03-17
簡介從《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中,馬爾克斯以一個老上校等待撫卹金的故事為脈絡,寫了整個拉丁美洲民族的倔強和堅韌

鬥雞拉白屎吃什麼藥

如今提到加西亞·馬爾克斯恐怕很少有人會不知道。即使大多數人抱著“敬仰”的心態,沒有翻開過他的著作,但仍舊會把《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置於難讀但經典的榜單上。

馬爾克斯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其大多數作品的風格奇幻,詭異又暗示揭露著現實的生活。馬爾克斯善於講故事,在他筆下,一個家族的悲歡可以走向一個時代的興衰。然而,他又不僅僅只會講故事。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正如他自己說過:“《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我寫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無懈可擊,可以面對任何敵人。”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這部基於現實主義的作品,故事平淡,樸實無華,簡潔明練。但卻足以證明馬爾克斯在寫作技法和故事講述上所尋找到的平衡,是有多麼驚豔。在這部作品中,我們能真實地看到當馬爾克斯不魔幻時,他如何書寫;也能看到他在對大師的致敬中不斷傾吐自己的情懷和對民族歲月的緬懷。

當馬爾克斯不魔幻時,他精練又簡潔

從目前來看,魔幻現實主義和加西亞.馬爾克斯似乎是劃上等號的。然而在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百年孤獨》問世之前,馬爾克斯卻大多是現實主義,而不加魔幻的。繼而,當許多讀者讀到《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這部小說時,都會驚詫於故事的簡潔,短小和精練。

①簡單的故事情節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講述的是一個退伍的老上校,十幾年如一日地靜靜等待著一筆政府發放的撫卹金。

故事在一場再尋常不過的葬禮中開始,在年邁的老上校和妻子孤獨,窮困的生活基調中行進。因為年事已高,兒子又在一場鬥雞比賽中被人打死,老兩口的生活依託,除了一筆不會到來的撫卹金,只剩下一隻兒子留下的鬥雞了。老上校日復一日地去到碼頭檢視他的信件,但最終都是失望而歸。

“上校擰開咖啡罐子的蓋子,瞧見裡面只剩下一小勺咖啡了。他拿一把小刀在罐子壁上刮,直到僅剩的咖啡沫混雜著些許鐵鏽掉進鍋裡。”

因為等不到撫卹金,文中充滿著這樣平淡而又寒酸的情景。然而又是這樣單薄,和緩的故事情節,加上稀鬆平常的生活瑣碎,將老上校窘迫的生活境況表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②單一的時間背景

在《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中,馬爾克斯特意挑了拉丁美洲陰鬱多雨的季節。這讓故事不單從時間上顯得陰沉,寂冷,更平添出老上校的孤獨和無望。

從時間上來看,多雨的季節是令人難熬的,為了抵制寒冷,妻子從一開始下雨就叮囑老上校睡覺要穿好襪子。

“雨又下了整整一個星期,妻子又犯了哮喘。老上校覺得,又是難熬的一週,比上校慶幸自己活下來的十月那四周還難熬。”

就如同《百年孤獨》中一直下雨的馬孔多一樣,《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的多雨也為老上校的生活蒙上了孤獨無助的陰暗色彩。對於體弱多病,飢寒交迫的兩個老人來講,單一的雨天環境無疑在加深他們壓抑的等待痛苦。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③精練的人物對白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爾克斯自認為最滿意的一部作品之一,最精煉,結構最簡單的一部作品。在寫作的過程中,更是來來回回對作品進行修改九次之多。最後本文內容體現出來的明快,幹練的節奏,也同樣能看出馬爾克斯在行文上的良苦用心。

就如同下面這段老上校在郵差邊上等待撫卹金來信時的對話:

“上校什麼也沒有?”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什麼也沒有?”

“沒有。”

長年累月的等待,再加上精簡短促的問答,不得不說更好地反襯了老上校等待無果的絕望。而在我看來,這樣沒有感情的一問一答,顯得更加“短而有力”。或許,這就是馬爾克斯在精練的對話背後所凝練出的力量。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當馬爾克斯不魔幻時,他在誠懇地向大師致敬

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別於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今天我們所講的《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一點也不魔幻,一點也不馬爾克斯。

從人物塑造上來說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講述的是一個在長久時光中等待一筆撫卹金的可憐老人。但儘管上校的生活飢寒交迫,但透過馬爾克斯的塑造,他的形象又極其豐富飽滿。在文中的妻子曾對老頭說:

“我們已經等夠了,一個跟牛一樣有耐心的人,才能像你一樣,等一封信等十五年。”

從這裡也看出,雖然老上校的生活窘迫危難,但在精神上,他又極其堅韌和富有尊嚴。在老人的形象背後支撐著的是他極其豐富的個人經歷和生活經驗。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從文字風格上來看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現實而簡練的。從平淡的故事背後所賦予的爆發力和現實張力,又讓讀者不得不聯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小說中雖然也有對上校等待撫卹金的背景做交代,但通常只會是一筆帶過。

“自簽訂尼蘭蒂亞條約的第二天,政府答應給兩百名革命軍軍官發放路費補貼和補償金。他們在那空等了三個月,然後他們各自想辦法回家,在家裡接著等。快六十年過去了, 上校依然在等待。”

那些槍林彈雨,燒殺搶掠的過去就如同隱藏在水下的冰山一樣,無消明說,但又成為故事潛在的核心和靈魂。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海明威曾經說過:

“冰山露出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水下是八分之七,你刪掉你所瞭解的那些東西,這會加厚你的冰山,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部分。《老人與海》本來可以有一千頁以上,把村子裡每個人都寫進去,包括他們怎麼謀生、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我只是努力學著另闢蹊徑。”

其實,早在1957年一個平凡的日子裡,尚未而立的小記者馬爾克斯在聖米歇爾達街道上看到了他彼時的偶像,海明威。馬爾克斯隔街對著海明威喊道:“大師!”而海明威則笑著迴應:“再見,朋友。”

也就是在這一年,馬爾克斯寫出了這部《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爾克斯最負盛名的中篇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齊名。在馬爾克斯步入魔幻現實主義的大門以前,海明威一直是他的導師和引領者。

馬爾克斯在《談海明威》中曾經提到:

“哈瓦那附近的小村子季吉馬是《老人與海》那個孤獨漁夫的家,村裡有塊紀念老漁夫英勇事蹟的匾額,伴隨著海明威的鉑金半身像。費加德拉維吉亞是海明威在古巴的避難所,這些都是屬於他的,但凡曾被他擁有過的,就讓他賦予了靈魂,在他死後,帶著這種靈魂,單獨活在世上。”

在馬爾克斯眼中,海明威的迷惘源於孤獨,源於世界的不易理解,更源於自身的不被理解。但即使孤獨,海明威也依然沒有服輸,就和他們筆下的老人一樣,他們堅韌,熱愛生活。

由此看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馬爾克斯在《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的人物選擇上會是一個孤獨的老人,而又在文字風格上極盡簡潔明瞭之能事。

可以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中孤獨而堅毅的老上校形象不僅僅是馬爾克斯對於大師的一種敬仰和崇拜,更是一種大師與大師之間難能可貴的惺惺相惜。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當馬爾克斯不魔幻時,他在孤獨中窺探一段拉丁美洲民族歲月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為何要講述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僅僅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在長久地等待著他的撫卹金。其實,讀完這篇小說來看,整個故事充滿著濃濃的歲月味道。而在這等待的意象中,也是馬爾克斯對於拉丁美洲民族歲月的緬懷與追溯。

在小說中,老上校和妻子生活的主要依託,一是來自於那筆怎麼等都不來的政府撫卹金,二則是那隻兒子留下的優秀鬥雞。而從這兩者的意象中,都蘊含著拉丁美洲歷史的風雲變幻和當時的民族特色。

①等待一筆不會到來的撫卹金

從文中明顯表現出的,上校和妻子生活極其窘迫,與過去上校年輕時候有過光榮的歷史形成反差。他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二十歲就當上了上校。他曾擔任馬孔多地區革命軍的倉庫管理員,曾牽著頭驢子馱著整整兩大箱軍款,艱難跋涉6天,成功將物資交到總軍需官手上。

然而現實是,老上校過去的豐功偉績都在過去十五年的動盪歲月中被抹殺了。負責幫助領取撫卹金的律師輕飄飄地說:

“過去十五年,官方都換了多少撥人了。想想看,已經換了7個總統,每個總統至少重組過十次內閣,每個部長至少換過上百次手下的人。”

各種野蠻的戰爭,血腥的種族清洗和黨同伐異都在這片土地上不斷上演。拉丁美洲土地上的動亂是老上校命運悲劇的寫照,也是普通拉丁美洲人民生活的映照。

在馬爾克斯看來,老上校對於撫卹金執著的背後是一個動亂的大時代中不屈的老靈魂。而老上校和妻子苦苦支撐的生命韌性也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這一民族的堅韌與毅力。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②等待一次歡快的鬥雞比賽和民族的自由

本文的另一個等待意象是老上校養的一隻鬥雞。這隻鬥雞原是上校兒子的,但他唯一的兒子在一次散發傳單時被打死,而鬥雞活動也被政府勒令禁止。於是,老上校只能養著這隻鬥雞,期待在今後的鬥雞比賽中贏錢。

然而,老上校和妻子的生活已然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他們無力養活自己,更何況是這隻雞。於是他們不得不要把這隻鬥雞賣掉。然而黑心的“商人”薩瓦斯看到上校急迫賣雞的處境,決定在老上校的鬥雞上好好賺一筆,最後甚至砍掉了賣雞一半的價格。但當上校在城鎮的訓練場看到自己的鬥雞和周圍的民眾時,他才明白,鬥雞並不意味著輸贏,而是代表著這個專制時代缺少的歡樂和自由。

最後,老上校還是決定把鬥雞留下。小說的末尾,妻子看到上校帶回了本意賣掉的鬥雞,問他,“告訴我,我們吃什麼?”上校坦坦蕩蕩地回答:“吃屎。”

小說的結尾既幽默又心酸,甚至被譽為是“所有文學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雖然老上校回得粗俗,但他在這一刻超脫了等待,超脫了生活的困苦,做回了直率而又不可戰勝的人。正如拉丁美洲人們的生活,即使已經山窮水盡,但他們在漫長的等待和飢餓中,保留了他們的正直,尊嚴和倔強。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克爾斯在孤獨中的致敬和緬懷

結語

馬爾克斯自己說:

“《百年孤獨》在問世之前就已經被我自己超越了。事實上,我認為我最好的作品是《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清華大學教授,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也認為:

從敘事技巧這方面來看,《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在多年前就已達到爐火純青之境(我一直認為這是他寫得最好的作品)。哪怕是《百年孤獨》,也沒有能超越其帶來的震撼。

從《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中,馬爾克斯以一個老上校等待撫卹金的故事為脈絡,寫了整個拉丁美洲民族的倔強和堅韌。而在寫作風格和技巧上,也讓讀者不明覺厲,他不僅僅只是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締造者,他所呈現的還有更多……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