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王鏞1984年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讓人感到他的藝術性思想

由 書法有約 發表于 農業2022-02-28
簡介這幅書法作品中,王鏞是用行書來寫的,雖然不能說他在行書上學習誰的,例如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或者是其他什麼人的作品,也可以說,王鏞早期的這幅書法作品在取法上並沒有多麼高深的,是一種自由體,但是,這幅作品中如果從藝術性的角度來看的話,

謹筆畫多少

如果想要了解一個人的藝術思想,那就要看他在年輕時、早期的書法作品。無意當中,看到了中央美院書法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鏞在1984年所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讓人感到他的藝術性思想在早年就已經付諸於實踐之中了。常言道:追古撫今,以史為鑑。看待一個人的藝術人生,也要聯絡從前、今天和未來。

王鏞1984年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讓人感到他的藝術性思想

這是王鏞在甲子年榴月,也就是1984年5、6月所寫的作品,寫的是唐代詩人杜荀鶴所作的一首詩:“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其實,這是杜氏所作詩的後半部分,完整的還有前半段:“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干戈

,弟侄常修禮樂風。”王鏞只摘抄了後面的四句。

王鏞1984年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讓人感到他的藝術性思想

這幅書法作品中,王鏞是用行書來寫的,雖然不能說他在行書上學習誰的,例如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或者是其他什麼人的作品,也可以說,王鏞早期的這幅書法作品在取法上並沒有多麼高深的,是一種自由體,但是,這幅作品中如果從藝術性的角度來看的話,王鏞卻做到了以下幾點:

王鏞1984年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讓人感到他的藝術性思想

第一,在書法中充分體現了矛盾性。他的書法作品運用了各種矛盾關係,如字形的大小、空間的疏密、墨色的濃淡等,增加了書寫上的對比性。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很有“膽識”的,他大膽地打破傳統之法,在作品中運用了自己的藝術思想。當時那個年代,書法才走出了被禁錮的牢籠,學習書法的人大都是以臨摹為主,並且是緊緊抓住傳統的主脈進行學習,而王鏞這個時候已經把自己的藝術思想寫進了作品之中。

王鏞1984年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讓人感到他的藝術性思想

第二,王鏞書法風格的“雛形”已經顯現出來。如果對王鏞現在的書法有所瞭解的話,再去看他那時的作品,就可以知道,當年的這幅作品中已經為他後來的書法風格奠定了基礎,埋下了風格的種子。主要表現在:一是筆法上的一致性。王鏞喜愛和擅長金石之味,而那時的作品中,似乎善用枯筆,並且很穩定。二是字形上的對立性。也許是他常年的思考,也許是他對書法的認知,當時的字形較長,而現今的字形較匾。

王鏞1984年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讓人感到他的藝術性思想

第三,敢於走出傳統。借用王鏞現在所說的話,書法是具有藝術性的,並不是每個人寫個通知往門口一貼就是書法作品了。按照王鏞所說的觀點,書法藝術是與傳統書法相對立的,他還說有些人寫了一輩子字了,還不知道什麼是書法藝術。他的這個觀點一出,結果引來了大家的一致反對聲。問題不在這,我們就想說,王鏞的書法藝術性思想,並不是現在才形成的,而是在早年就已經走出傳統,付諸於實踐了。

王鏞1984年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讓人感到他的藝術性思想

王鏞作為當代書法藝術的奠基人和領路人,在書法上所創造的藝術性,已經被更多的人所認可和接受,如今也有很多藏家都收收藏他的作品,並對其作品很是看好。例如在某拍賣會上,他的一幅作品以207萬元被人拍走,平均每字高達1。37萬元。儘管如此,也有很多書法愛好者對此並不認同,認為王鏞的書法作品之所以能賣那麼高的價格,主要是與名氣有關,如果沒有名氣,誰會去買他的作品?

王鏞1984年寫的一幅書法作品,讓人感到他的藝術性思想

如何正確地看待王鏞的書法作品呢?筆者認為,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書法與書法藝術。書法是指傳統上的書法,它是規定人們如何從中學習筆法、字形和章法形式,也就是指古人遺留下來的那些經典作品。書法藝術是指用漢字來表現某些藝術性思想的作品,王鏞就是此類。二是書法藝術是來自於傳統書法,沒有了這個基礎,藝術性的東西就會缺少技法能力,更談不上藝術性的技法表現能力。

大家覺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法有約

精彩閱讀:

王鏞:一些寫字的名家利用話語權在貶低書法,讓它變成手藝活

王鏞:林散之是當代草聖,名不副實,因為他寫的不是草書

王鏞:什麼是醜書?我們受王羲之書法的影響太深了,分不清美和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