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濟南黃河故事⑤〡王家梨行開啟山東虹吸引黃工程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農業2022-12-31
簡介具體實施時,山東省建設廳又確定歷城縣王家梨行(今濟南市高新區遙牆街道王家梨行村)、齊河縣紅廟、齊東縣馬紮子、濱縣尉家口、蒲臺縣王旺莊5處地點先行試辦,計劃淤田25

為什麼會產生虹吸

濟南黃河故事⑤〡王家梨行開啟山東虹吸引黃工程

1933年,濟南歷城王家梨行險工。

為防止黃河決口,下游逐年加高堤壩,形成水面高於壩外地面的“地上河”。由此導致黃河沿岸地區地下水水位上升,進而造成土壤表層鹽漬化。民國時期,沿黃土地大面積出現減產甚至撂荒,嚴重影響到民生。

在馮玉祥支援下,1929年,河南省柳園口率先試驗抽黃灌溉工程,同年,又在花園口西興建成本較低的虹吸引黃工程,淤田排鹼效果明顯。1932年秋,為發展引黃灌溉,改良黃河沿岸沙鹼地,山東省建設廳委派曹瑞芝負責黃河沿岸的虹吸淤田事宜,並派技工李象震、滑建山等人參與黃河沿岸沙鹼地查勘工作。查勘顯示,當時山東省黃河沿岸共有沙地116。24萬畝,鹽鹼地48。54萬畝。

曹瑞芝曾主持河南河務局虹吸工程及抽水站建設,經驗頗豐。1933年2月,他主持編制《山東黃河沿岸虹吸淤田工程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提出:由於山東境內黃河為地上河,因而利用虹吸管引水灌田,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引黃淤灌還可將黃河兩岸沙鹼地全部變為良田,並可以利用虹吸淤田餘水補充黃河南北徒駭、萬福等河流的水量,發展航運。

《計劃》選定沿黃15縣26處地點建設虹吸工程,核算建設費426萬餘元,經常維護費7。9萬餘元。具體實施時,山東省建設廳又確定歷城縣王家梨行(今濟南市高新區遙牆街道王家梨行村)、齊河縣紅廟、齊東縣馬紮子、濱縣尉家口、蒲臺縣王旺莊5處地點先行試辦,計劃淤田25。9萬畝,需建設費3。6萬元。

濟南黃河故事⑤〡王家梨行開啟山東虹吸引黃工程

1933年,王家梨行安裝引黃虹吸管。

5處先行試點工程中,歷城王家梨行虹吸工程最先開工。曹瑞芝編制了工程建設計劃。認為此地距小清河僅28公里,而小清河中常水位低於沙地10米,低於鹼地7。6米,所以用小清河排洩淤田清水及灌溉餘水非常順利。在此基礎上,曹瑞芝把工程分成虹吸管、引水地、渠道、洩水道、分水閘、斗門、洩水閘、涵洞、量水門及量水槽等專案,逐項進行設計,對所需工料進行認真核算。山東省建設廳委派工程師在施工時將工作地點、工作方法按照設計圖鋪工放樣。

濟南黃河故事⑤〡王家梨行開啟山東虹吸引黃工程

1933年12月,王家梨行引黃淤田工程完工紀念。

1933年11月,山東第一個虹吸引黃工程——王家梨行虹吸工程竣工放水,安裝21英寸虹吸管一條,出水量0。5立方米/秒,計劃灌溉農田1。5萬畝。次年四五月間,紅廟、王旺莊、馬紮子等3處虹吸引黃灌溉工程相繼開工建設。虹吸引黃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效益。山東省建設廳報告稱:“在設計之初,原擬放淤數次,始有成效可睹,豈當馬紮子驗收之際,僅放淤十日,其附近淤成之地,已達一千餘畝,淤厚平均約7英寸。此段田地,昔為卑溼鹽滷不毛之區,今淤成之後,可變為沃壤。由此可見,沿黃兩岸全部虹吸淤灌工程之效益,確為救濟農村之大計矣。”

1934年12月,山東省政府將《山東黃河沿岸虹吸淤田工程計劃》呈送全國經濟委員會,申請用美國棉麥借款興辦剩餘虹吸工程,惜未得批准。王家梨行虹吸工程後因經費無著、1938年黃河改道等原因遂廢棄。

(本文選自濟南市檔案館編《照片裡的黃河故事》一書,山東齊魯音像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11月出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