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由 二師太的老公 發表于 農業2022-11-28
簡介在這個被稱為“五胡亂華”的大分裂時代,鮮卑人是無可爭議的主角,六部鮮卑(慕容鮮卑、宇文鮮卑、拓跋鮮卑、禿髮鮮卑、段部鮮卑、乞伏鮮卑)相繼建立了諸多頗具影響力的政權

謁讀音是怎麼讀

提起鮮卑,筆者不由得想起了金庸筆下那位風度翩翩的大表哥——

姑蘇慕容復

。其自稱大燕皇室後裔,而這個所謂的大燕就是今天要講的鮮卑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時代(魏晉南北朝)所建立的國家。

關於鮮卑的來源,現今並無定論,觀點很多,其中以“東胡”說流傳最為廣泛,本文姑且以此說法為準。

水平有限,僅做了解用,不做深究,可討論,不爭論。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慕容復

東胡

關於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研究,一直存在三個系統的說法:

匈奴、東胡、突厥

。也就是說歷朝歷代活躍在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幾乎都出自上述三個民族系統。本文主角鮮卑以及未來要寫的烏桓、柔然、契丹、蒙古等民族,都是出自東胡系統。而上一篇章的羌族屬於西部民族,因而不在此列。

《漢書·匈奴傳》:其明年,單于遣史遺漢書雲: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

從材料看,“胡”就是匈奴人的自稱。

賈誼的《過秦論》中有云: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從材料看,“匈奴”和“胡人”是同義詞,都是對匈奴人的稱呼。只不過,這個詞後來成了中原人對異族的蔑稱。

而“東胡”之名,則是源於“居胡人以東”,即生活在匈奴人東部的部落聯盟。

因此,東胡與羌族類似,族稱都是來自於華夏族,他們都不是某一個民族的名字,而是一個包含眾多部落、民族的統稱。

東胡是一個極為古老的民族,自殷商時期開始在史書中出現,一直活躍到漢初被匈奴人擊敗,存在了近1300年。

春秋戰國時期,東胡強盛一時,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這一時期,東胡族群與華夏族主要透過戰爭的形式頻繁接觸,相互融合。戰國中後期,燕國、趙國先後擊敗東胡,迫其遠遁千里,同時修築長城以作防備。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便是在與東胡人的作戰中總結出的先進經驗,冷兵器時代的

至強兵種——騎兵

,開始傳入中原。

匈奴初興時,還曾遭受過東胡的欺壓與敲詐,但隨著冒頓單于的強勢崛起,日漸衰退的東胡遭到了沉重打擊,東胡王戰死,部族聯盟瞬間土崩瓦解,東胡勢力消亡。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鮮卑入世

草原上的民族爭鬥是極其殘酷的,失敗者將失去一切,民族痕跡將被徹底抹滅。因此,除去一些無法逃脫的部族外,東胡的其他族群紛紛遠徙,遁入綿延千里的大興安嶺群山之中。

而打敗不可一世的東胡王后,冒頓的野心更大了,他要做整個草原的王,甚至要做整個天下的王。所以,便也不再對深山中的東胡餘孽斬盡殺絕,而是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作為匈奴人附庸繼續生活在大興安嶺一代,世代稱臣納貢。

在這些逃亡的族群中,最大的兩支分別為鮮卑和烏桓,至於這兩個民族的源流,難以考證,本人傾向於以下觀點:

居於大興安嶺北部的各族以其中較大的一支——鮮卑族為核心逐漸進行融合,成為這一族群的主體民族,並將他們聚居地所在的那座大山命名為“

大鮮卑山

”,作為本民族浴火重生的聖地。

居於大興安嶺南部的各族以其中較大的一支——烏桓為核心逐漸進行融合,成為這一族群的主體民族,並將他們聚居地所在的那座大山命名為“

烏桓山

”,作為本民族浴火重生的聖地。

此後的漫長歲月裡,鮮卑完全蟄伏。中原王朝全然不知,一頭嗜血的餓狼正在遙遠的東北群山中靜靜舔舐傷口,只待天命降臨,便會給予她致命一擊。

武帝時期,霍去病北擊匈奴,血屠萬里,封狼居胥,漠南自此再無匈奴王庭。而作為匈奴附庸的烏桓則趁機脫離,選擇向漢稱臣,武帝便將烏桓南遷至遼西一代,替漢朝戍邊防禦匈奴,同時設定

護烏桓校尉

,以作監管,

後來歸附的鮮卑人也受其管轄

烏桓南遷後,鮮卑人便南下佔據了烏桓人的地盤,但依舊還是生活在群山之中,以狩獵為生,並未引起漢朝的注意。

劉秀即位後,百廢俱興,無暇顧及北方。於是匈奴召集草原諸部,再度寇邊,鮮卑被迫跟隨,自此正式登上中國歷史的舞臺。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鮮卑崛起

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在東漢朝廷出色的外交攻勢下,鮮卑人逐步走上了擺脫匈奴人控制的道路,不斷加強與中原王朝的合作,各部首領先後向大漢稱臣,與烏桓一樣成為大漢的屬國,並多次參與漢朝對匈奴帝國的征伐,有點

僱傭兵

的意思。

伴隨著外部的不斷打擊,草原人最害怕的天災驟然降臨,人禍也隨即接踵而至,重重打擊疊加,匈奴帝國再次分裂,南匈奴內附漢朝,北匈奴留居漠北。

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鮮卑人數次聯合丁零、烏桓、南匈奴及西域各國等,對北匈奴進行殘酷打擊,以弱其勢。而東漢朝廷也沒放棄這樣的良機,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征伐戰爭。

公元93年,漢將

任尚斬殺北匈奴單于

,滅其眾,北匈奴王庭覆滅,匈奴人被迫西遷,蒙古草原頓時群龍無首。而此時的鮮卑經過近300年的繁衍生息,已然成為北方的大族,具備了稱雄草原的實力。於是在漢軍退出漠北後,鮮卑人大規模走出深山,從狩獵民族轉變為遊牧民族,他們侵入匈奴故地,吞併其附屬部落,實力迅速壯大,繼而脫離大漢的掌控,逐漸強盛了起來。

隨著領地和人口的不斷擴張,鮮卑人的問題也充分暴露了出來,鬆散的部落聯盟使得各部族之間政見難以統一,嚴重製約了鮮卑人發展的步伐。而與此同時,鮮卑人已經取代匈奴人成為中原王朝最大的邊患,但是缺乏統一領導的鮮卑人在於中原王朝的爭鬥中總是勝少敗多,亡國滅種已在旦夕之間。

當此危難之時,

吞電而生的草原梟雄——檀石槐

,應運而生,閃亮登場,帶領鮮卑族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影響極其深遠。

古今中外,每個大人物的出現都會有專屬的神蹟伴隨,以此表明與凡夫俗子的不同,檀石槐自然也不會例外。

他的父親是鮮卑某部的頭目,一次跟隨部族遠征,前後三年。回到家中,驚愕地發現自己竟然喜當爹了,震怒之餘,質問妻子緣由。妻子倒是很平靜,緩緩說道:某日白天,於路上行走,突然聽到轟轟雷鳴,抬頭仰望,一冰雹居然從天而降,恰巧落入口中,不慎吞之,十月後,此子落生。

當然,這種騙人的鬼話,其父是無法相信的,堅持認為這是妻子與野男人鬼混而生的雜種,便要將之殺死。妻子無奈,只得將孩子送到孃家撫養,並給他取名檀石槐。

能成為影響歷史程序的大人物,必然具備常人無法企及的卓絕能力。草原人傾慕英雄,而檀石槐就是草原英雄的代名詞。

如他不平凡的出生一樣,長大後的檀石槐英勇聰慧,且極具領導力,深受部民擁戴,被推舉為鮮卑大人(即首領),自此迎來了屬於他的時代。

看透了鮮卑族自身的隱患後,檀石槐在

彈汗山(今內蒙古大青山)設立了王庭

,整軍備武,不斷整合周邊部族,實力愈加強橫,最後整個鮮卑部落盡皆臣服於他的麾下,一個統一的

鮮卑族軍事聯盟正式建立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三國時期鮮卑疆域

他將整個鮮卑族按照地域劃分為三個部分,右北平以東為東部鮮卑,右北平到上谷郡為中部鮮卑,上谷以西為西部鮮卑。三部“大人”直屬於檀石槐管理。

統一後的鮮卑族展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東征西討,所向披靡,盡佔匈奴故地,成為北方草原上第二任霸主,實力空前強大。

放眼四方,能給予檀石槐失敗滋味的只剩下了南方的大漢王朝,既然如此,那便戰吧。

公元156年7月,檀石槐領兵寇邊,自此展開了與東漢朝廷長達20餘年的拉鋸戰爭,互有勝敗。

公元177年,東漢王朝發動了規模浩大的夏育北征計劃,試圖一戰定乾坤,徹底解決北方邊患,然而急功近利的後果是慘痛的,在檀石槐從容不迫的指揮下,各部鮮卑協同作戰,一舉重創了南來之敵。漢軍幾近全軍覆沒,糧草輜重損失無算。

此戰後,東漢國內的社會危機愈加深重,朝政愈加腐敗,國勢愈加衰退,曾經無比強悍的大漢王朝再也無力發動對鮮卑的征伐戰爭,甚至連被動防禦都已無力維繫。反觀鮮卑則愈加驕橫,南侵之事愈加頻繁,北部邊塞幾乎成了鮮卑人的牧場,隨意出入,恣意掠奪。

就在鮮卑進入最為鼎盛時期後,完成了歷史使命的檀石槐於公元181年,撒手人寰,年僅45歲,這對於中原王朝來說當是一件幸事,而對於鮮卑人來說卻是它走向衰敗的開始。

鮮卑中興

檀石槐死後,其子和連即位,這是個資質平庸卻又貪財好色的主,賞罰不分,善惡不明,難以服眾,在位期間,不少部族相繼脫離王庭,鮮卑族再次陷入分裂。

和連死後,其子騫曼尚幼,遂由侄子魁頭繼位,騫曼成人後,與魁頭爭位,導致鮮卑王庭內亂,部族逃散,儘管魁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鮮卑王庭已然名存實亡。各部族不再接受王庭統轄,

權利自相承襲

,鮮卑族徹底走向衰敗。

魁頭死後,其弟步度根繼位,西部鮮卑叛離,中部和東部鮮卑則形成了三個較大的部族集團:

步度根,幷州太原、雁門一帶;

軻比能,幽州代郡、上谷一帶;

素利、彌加、闕機,幽州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一帶。

相信玩過三國遊戲的讀者,對這幾位的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尤其是

軻比能

,在不少遊戲中是有獨立形象和傳記的,不像其他幾位,清一色的大眾臉。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軻比能的遊戲形象

而之所以提到三國,是因為這一時期,東漢王朝如同鮮卑王庭一般也已經是名存實亡,各路軍閥連年征伐,混戰不休。

軻比能是個如檀石槐般的強人,同樣的出身不好,同樣的聰明果敢,懂政治,曉軍事,知進退,明取捨,是個註定人生無法平凡的草原英雄。

成為部落首領後,軻比能一直致力於恢復檀石槐時期強盛的大鮮卑榮光。然而鮮卑內部太過混亂,而他還不夠強大,統一之事需要徐徐圖之。

與南方強大的曹魏政權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

,是他穩固自身權力地位的重中之重,畢竟仇敵步度根與曹魏就極為親善,若二者聯手,他將死無葬身之地。

從曹操時期一直堅持到曹叡執政的中後期,軻比能終於為統一大業積——蓄夠了充足的實力,並開始相繼吞併中部鮮卑和東部鮮卑的眾多部族。

孔明第四次北伐時,軻比能與蜀漢南北夾擊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孔明敗走,軻比能無奈退兵。

公元233年,軻比能終於兼併了強敵步度根部,

統一了漠南

,實力達到鼎盛,對曹魏邊境形成了巨大威脅。

就在軻比能雄心勃勃準備一鼓作氣,進軍漠北,統一整個鮮卑時,曹魏的刺客

韓龍

如鬼魅般驟然降臨,一刀斬斷了他的黃粱美夢。一代梟雄,就此隕落,而剛剛統一的鮮卑各部再次離散,陷入互相征伐的狀態。

自此之後,鮮卑族再也未能實現一統,離散的部族在各自大人的帶領下,謀求獨立發展的道路,直到百年後,才再次大規模出現在歷史舞臺,並以各自的種姓之名為鮮卑民族做了謝幕演出。

最後的狂歡

軻比能之後的鮮卑各部與中原王朝時戰時和,總體而言,和平時期居多。直到“禍國妖后”賈南風揭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致使中華大地狼煙再起,一場曠日持久的民族浩劫隨之降臨。

在這個被稱為“五胡亂華”的大分裂時代,鮮卑人是無可爭議的主角,六部鮮卑

慕容鮮卑、宇文鮮卑、拓跋鮮卑、禿髮鮮卑、段部鮮卑、乞伏鮮卑)

相繼建立了諸多頗具影響力的政權。接下來,我們就以此為主線,來欣賞鮮卑人的最後一次彙報演出。

東漢末年直至三國時期,因多種原因,中原王朝數次招引或強制周邊各民族內遷,與漢人雜居,致使北方各州郡異族數量猛增,其中尤以幷州與關中最為嚴重。

關中人口近半為胡人,幷州七成郡縣皆為諸胡所居。漢靈帝死前,為了削弱董卓兵權,對其明升暗降,拜幷州牧。然而在行進至河東郡後,便止步不前,一是為了靜觀雒陽局勢,伺機而動;二是去了幷州也難有作為,不僅因為遍地胡族,而且還有大量被胡化的漢人以及掛著黃巾旗號的山匪,整個幷州亂成一鍋粥,治理根本無從談起。

西晉的八王之亂持續近十六年,紛飛的戰火對國家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朝廷已無力掌控地方,各地流民四起,軍鎮割據,西晉的統治基礎被徹底摧毀。內遷的胡族,趁此良機,陸續反叛,西晉亡國,衣冠南渡,北方淪為胡人的天下。

公元304年,漢化版的匈奴人劉淵自立為漢王,給北方的內遷諸胡做了個極為典型的表率,此後形形色色的胡人政權,陸續建立,正式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一、慕容鮮卑

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時期,司馬懿奉命剿滅遼東公孫淵,鮮卑某部首領

莫護跋

率眾跟隨作戰,因功被封為率義王,並准許其在

棘城(今河北昌黎)之北建國,屬於東部鮮卑的一支。

據說莫護跋喜歡戴漢人流行的步搖冠,同族人見他都稱之為“步搖”,而在當地的方言中,這個“步搖”與“慕容”讀音極為相近,久而久之,就被傳成了“慕容”。莫護跋死後,其後人為了肯定他對部族的貢獻,便將部落名稱改為“慕容”,大名鼎鼎的慕容鮮卑,自此出現在歷史長河之中。那位會使“斗轉星移”的大表哥祖上便出自該部落。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前燕與前秦並立北方

1、前燕

公元337年11月,遼東公慕容皝(huang)自立為王,正式立國,因地處戰國七雄燕國故地,故而定國號為“燕”;

對外向東晉稱臣,接受東晉冊封,對內則擁有絕對權力,為事實上的割據政權;

公元348年,慕容皝去世,次子慕容儁(音俊)繼位,開始帶領燕國大軍挺進中原;

公元352年,慕容儁派遣五弟

“無敵戰神”慕容垂

一舉擊敗了

“武悼天王冉閔”

,冉魏覆滅,燕國佔據河北之地,實力強盛;

同年11月,慕容儁正式稱帝,史稱

前燕,又稱“慕容燕”

公元358年,志得意滿的慕容儁向全國發布徵兵令,欲傾舉國之力,滅東晉、前秦,一統天下;

可嘆天不假年,公元360年正月,慕容儁於閱兵後去世;

同年太子慕容暐(音偉)繼位,四叔

慕容恪

在內輔政,五叔

慕容垂

在外征伐,前燕進入平穩發展時期,統一大業徐徐推進。

前燕全盛時期,疆域包括冀州、兗州、青州、幷州、豫州、徐州、幽州等地,西接前秦,與東晉以淮河為界,頗具一統天下之勢。

公元369年,東晉桓溫北伐,與前燕在枋(音方)頭決戰,慕容垂一戰功成,名揚天下;

本就功高震主的慕容垂再次立下如此潑天的戰功,朝廷對其猜忌、排擠愈甚,為求活命,慕容垂不得不出走前秦,成了“

桓溫北伐

”!

隨著護國神將的離開,前燕開始走向滅亡。

枋(音方)頭決戰

為求得民心,苻堅施行仁政,並未對前秦百姓進行掠奪和屠戮,同時也保留下了慕容氏皇族。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後燕疆域

燕奸

慕容垂逃奔前秦後,深得苻堅器重,但卻受到以王猛為首的重臣猜忌,終日惶惶,如履薄冰。直到王猛去世,才得以有所喘息。

前秦一統北方後,於公元383年發動對東晉的滅國之戰,慕容垂率部跟隨,淝水戰敗後,慕容垂全身而退,並借拜謁先祖之名,逃奔河北,以圖復國。

公元384年,慕容垂在滎陽自立,稱燕王,史稱後燕;

公元385年,慕容垂擊敗前秦,奪取鄴城;

公元386年,慕容垂稱帝;

公元394年,68歲的慕容垂覆滅西燕(慕容儁之子

慕容泓所建立的政權

),基本恢復了前燕時期的版圖,成為了當時北方最強大的政權,實現了慕容鮮卑的中興。

公元395年,壯士暮年的慕容垂悍然發動了對

公元370年,前秦苻堅在王猛的幫助下,一舉攻破鄴城,前燕滅亡,國祚34年

的戰爭,因為身染沉痾,無力親征,遂命太子領軍。

萬沒想到,

2、後燕

,後燕大敗,數萬降卒慘遭

北魏(拓跋鮮卑)

坑殺,後燕元氣大傷;

公元396年,慕容垂御駕親征,北魏戰敗,平城陷落,俘虜三萬,拓跋珪僅以身免;

途徑參合陂,看到堆積如山的燕軍屍體,慕容垂心痛難當,驟然發病,再也無力西征,不久便病逝于歸途,享年70歲;

參合陂(音皮)之戰

慕容垂死後不久,後燕便在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一分為二,一蹶不振。

公元407年,後燕被北燕所滅,國祚24年。

拓跋珪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戰神慕容垂

慕容鮮卑的最強戰神就此謝幕!

淝水之戰,前秦大敗,剛剛完成統一的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公元384年,看到叔叔慕容垂自立為王后,

注:參合陂之戰,是慕容鮮卑最大的民族之痛,民族之恥。金庸筆下,姑蘇慕容氏所居之地名曰“參合莊”,其意就是要警示後代子孫,勿忘國恥,全力復國,重現慕容氏往昔之榮光!

也萌生了復國之念,遂於華陰起兵,建立政權,史稱“

3、西燕、南燕、北燕

”(因在慕容垂的後燕以西,故稱西燕);

慕容鮮卑只能有一個皇帝,西燕的存在是對慕容垂正統性的最大威脅,於是公元394年,後燕滅西燕,慕容鮮卑歸於一統。

慕容儁之子慕容泓

慕容垂死後,北魏拓跋珪捲土重來,重創內亂不止的後燕,疆域被一分為二;

公元398年,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自稱燕王,史稱

西燕

,與後燕對峙;

公元407年,漢化鮮卑人馮跋發動政變,覆滅了後燕,並擁立後燕皇帝慕容寶之養子慕容雲(

由於國祚太短,不足10年,因此西燕並不在“十六國之列”;

南燕

)為帝,史稱

原名高雲

(與南燕地域相對);

公元409年,北燕政變,慕容雲被殺,馮跋平定政變後,自立為帝;

馮跋能力頗強,內政外交皆有建樹,確保了北燕在群雄並立的亂世安全存活了二十餘年;

公元410年,

北伐滅南燕,國祚12年;

公元430年,馮跋病逝;

公元436年,北魏滅北燕,至此慕容鮮卑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各部族逐漸與周邊民族相融合,消失不見,如慕容復之流都已經是完全漢化後的慕容鮮卑後裔。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劉裕

,屬高句麗旁系宗族,因此北燕從血脈上說已經不能算是慕容鮮卑的政權了,但是從傳承上來說,又算是,故而將其列出

慕容鮮卑還有一個特殊分支,就是

北燕

東晉北府軍“六位帝皇完”(殺了六個皇帝)劉裕

,它們在天下大亂後,不知因何緣由,突然在首領慕容吐谷渾的帶領下,與遼東慕容鮮卑分道揚鑣,一路向西遷徙,穿過大漠草原,戈壁黃沙,進入隴南及青藏地區,征服並統治了當地的氐羌各族。

公元329年,慕容吐谷渾之孫吐谷渾葉延以其祖父名吐谷渾為姓氏,並定族稱與國號為吐谷渾,直至隋朝初年,才改回慕容之姓。

南北朝時期,吐谷渾國君相繼臣服於宋、齊、北魏,並奉行睦鄰友好的政策,與東魏、隋朝皆有通婚。

然而隨著大一統時代的到來,身為割據政權,根本無力對抗這股歷史潮流。

公元635年,唐太宗時期,李世民派遣

4、吐谷渾

等名將徹底擊敗了吐谷渾,吐谷渾舉國投降,成為唐朝的附屬國。

公元663年,吐蕃向北擴張,順勢滅了吐谷渾國。

亡國後的吐谷渾部眾四散分離,與各族融合,直到北宋後期,才逐漸不見於史。

吐谷(音玉)渾

說來也怪,每當看到“宇文”“獨孤”“令狐”“慕容”“尉遲”等鮮卑姓氏,總給人一種高大尚的感覺,而爽文男主多用此類姓氏恰恰也說明了這點。

提及宇文氏,想必讀者最先閃過腦海的就是那位,手持鳳翅鎦金钂,座下

赤炭火龍駒

,隋唐第二位好漢,

。不過,很遺憾,這哥們是個虛構人物,但他的老爹

李靖、李道宗、侯君集

卻是真實存在的,隋煬帝楊廣便是命喪其手。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宇文成都

二、宇文鮮卑

,他們是在鮮卑人大舉進入草原後,與之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族群,大約成型於漢末三國時期,與慕容鮮卑一樣同屬於東部鮮卑的一支。

關於宇文部早期的歷史,記載較少,爭議較多。關於族稱,有說法是:宇文部習慣稱“天”為“宇”,稱“君”為“文”,所以自稱宇文國,並以國名為族稱。當然這個說法爭議很大,難以採信。

宇文普回

,宇文部始祖,在位時,其部落名為宇文國,族名為宇文,其他事蹟不詳;

宇文莫那,宇文普回之子,在位期間與拓跋鮮卑皆為姻親,與慕容鮮卑和段部鮮卑在遼東鼎力,是後來北周宇文皇族的始祖;

宇文部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與慕容鮮卑矛盾頗深,衝突不斷。前燕開國君主慕容皝在位時期,攻破了宇文鮮卑,一統遼東,其部眾被強行遷徙,逐漸散居各處,民族主體就此消失。

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

宇文部鮮卑後裔宇文泰出仕北魏,後於鎮壓關隴起義中勢力壯大。

爾朱氏被誅,高歡奪權,

宇文化及

與中央對立。

公元534年,高歡立元善見

為帝,史稱東魏;

公元535年正月,宇文泰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

北魏正式分裂,宇文部鮮卑再次走向歷史舞臺,宇文泰成了繼北魏孝文帝之後鮮卑族又一個頗有作為的傑出領袖。

兩魏並立後,宇文泰在西魏實施了全面改革,內容包含官制、選官、吏治、軍事、經濟、文化等,使西魏的國力得到不斷地加強。

在外交上西魏與北方和親,與東、南進行軍事對抗,這使得它在與東魏的多次大戰中,愈戰愈強,甚至擴張了部分領土,南梁爆發侯景之亂後,

西魏趁機奪取了巴蜀並控制了漢水流域,為後來北周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宇文泰的所有政治舉措中,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設立了

宇文部鮮卑的族源其實屬於匈奴系族群

,使

1、西魏

正式崛起。

這其中名氣較大的有如下眾人:

宇文泰

宇文泰:北周

太祖文皇帝,子孫為北周皇族;

李虎:唐高祖

八大柱國二十四開府大將軍

的祖父,北周建立後被追封為唐國公,子孫為大唐皇族;

李弼:瓦崗山起義軍首領

隴軍事貴族集團

的曾祖父;

八大柱國

:三個女婿分別是北周明帝宇文毓、唐高祖李淵之父李、隋文帝楊堅;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獨孤信的女兒和女婿們

李淵

李密

:隋文帝楊堅之父,子孫為隋朝皇族;

韋孝寬:玉璧之戰中的西魏統帥,徹底粉碎了東魏的統一夢想,戰後高歡病死,西魏逐漸強盛;

獨孤信

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世子宇文覺繼位,

二十四將

楊忠

輔政;

公元557年,宇文護逼迫西魏皇帝退位,宇文覺接受禪讓,正式稱

2、北周

(北周皇帝早期稱天王,後來改回了皇帝),國號大周,史稱北周。

後來宇文覺不滿堂兄的專政,欲殺之,結果於公元559年反被宇文護廢黜並毒殺。

宇文護擁立另一個堂弟宇文毓繼位,是為北周明帝,此人在位期間,將皇帝名號恢復了過來,但終究還是在權利面前失去了理智,於公元560年被宇文護毒殺。

連殺兩個兄弟後,宇文護擁立了第三個弟弟宇文邕繼位,是為

宇文護

,光聽這諡號就知道此人不簡單。

果不其然,公元572年,隱忍多年的宇文邕經過謹慎謀劃,完成了自己執政期間的第一件大事,誅殺宇文護,滅其滿門及親信,重新奪回皇權;

第二件大事便是繼續沿襲父親宇文泰的改革並施行

(宇文護是宇文覺的堂兄)

,極大強化了國力;

第三件大事則是於公元577年,徹底掃滅北齊,一統中原,結束了北方長期的混亂割據狀態,為後來隋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公元578年,宇文邕在親征突厥的途中病倒,不久便駕鶴西去,享年36歲。

公元580年,繼任的宇文贇(音雲)病死;

周靜帝宇文衍繼位,由於太過年幼,

天王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楊堅

感受到了天命的降臨,時不我待,楊堅立即開始了篡權計劃,大權獨攬後又相繼平定了地方與宗室的叛亂,徹底掃清了楊氏取代宇文氏的所有障礙。

北周武帝

公元581年,周靜帝行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改國號為隋,北周覆亡。

宇文部鮮卑自此走到了歷史的終點,

至於隋末那個殺死楊廣自立為帝的

滅佛運動

,其祖上乃宇文部酋長的奴僕,後被賜姓宇文,跟宇文部鮮卑關係不大。

隋國公楊堅受遺命輔政;

段部鮮卑也屬於東部鮮卑的一支,它是以鮮卑、烏桓為主體,融合部分漢人及匈奴人後形成的一支遊民部落,大約成型於漢末。

段部鮮卑的之所以叫段部,就是因其歷任統治者皆是出自

宇文化及

這個人的後代子孫,統治集團內部除了段氏,沒有任何異性外族,

,這在鮮卑各部中是極其罕見的。

魏晉時期,段部鮮卑歸附西晉,佔據遼西之地,勢力逐漸強大。

石勒崛起後,段部鮮卑不敵,又轉而歸附後趙。

公元314年,石勒大敗王浚,段部鮮卑趁機進入

薊城

,實力達到鼎盛;

公元318年,

晉驃騎大將軍、遼西公、鮮卑單于

三、段部鮮卑

在令支去世,不久便爆發了令支政變,段部鮮卑分裂為令支和

薊城兩派,開始走向衰弱;

公元

325年,段部鮮卑發生內亂,實力大損;

公元339年,段部鮮卑首領段遼被前燕誅殺,黨羽覆滅,段部鮮卑亡國;

段部鮮卑餘眾後來還相繼成立了兩個小國,但都存活很短。分別於公元352年和公元356年,被前燕消滅,國君被殺,段被鮮卑徹底滅亡。其從屬民族也都融入中原各族,消失不見。

段日陸眷

統治者與部眾沒有血緣關係

拓跋鮮卑屬於中部鮮卑的一支,也叫別部鮮卑。

匈奴滅東胡後,拓跋部族跟隨其餘族群奔入大興安嶺。東漢初年,北匈奴西遷,拓跋鮮卑在首領

段疾陸眷

的帶領下,“

四、拓跋鮮卑

”(呼倫貝爾湖),完成了生產方式由狩獵向遊牧的轉變,促進了部落的發展。

拓跋詰汾帶領鮮卑人深入匈奴漠北故地,

與匈奴人充分融合,據說“拓跋”一詞指代的就是“

”所生的後代。

拓跋詰汾之子拓跋力微,有梟雄之姿,在他的帶領下,拓跋鮮卑迅速發展,整合了西部鮮卑,為後來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史載:拓跋力微

共在位五十八年,終年一百零四歲(我不信!)

亂世開啟後,拓跋鮮卑也不自覺地被捲進了這場歷史浪潮之中。

拓跋推寅

公元315年,拓跋力微的孫子

南遷大澤

因在西晉對漢趙的平叛戰爭中屢立戰功,被封賜為代公,後又進封為代王;

公元338年,

拓跋什翼犍(音前)建立代國,拓跋鮮卑自此由部落聯盟轉變為國家形態;

公元376年,前秦苻堅覆滅了代國,

鮮卑父與匈奴母

,國祚61年。

1、代國

拓跋猗盧

淝水戰敗,前秦土崩瓦解,當初被征服的各族紛紛獨立,試圖復國。

公元386年,拓跋什翼犍嫡孫15歲的拓跋珪召集舊部,自立為代王,正式復國。

同年4月,改國號為魏,自稱魏王,為了區別曹操的曹魏,史稱“北魏”;

即位後的拓跋珪勵精圖治,選賢任能,平定內亂,穩定統治,並於之後的數年中相繼擊敗周邊草原各部,使得國防環境大為改觀。

隨著後燕的強大,北魏不可避免地與之發生衝突。

公元395年,參合陂之戰,拓跋珪大勝,後燕由盛轉衰;

公元396年,慕容垂親征,拓跋珪大敗,生死存亡之際,慕容垂突然病故,拓跋鮮卑躲過一劫;

公元397年,北魏破燕,後燕分裂,一蹶不振,拓跋珪華北稱雄;

公元398年,拓跋珪定國號為“魏”,遷都平城,即皇帝位,施行

拓跋什翼犍兵敗被殺(有爭論)

2、北魏

(1)太祖武皇帝拓跋珪

估計是把神經搞壞了,變得越來越剛愎自用,猜忌多疑,好色嗜殺。

公元409年,次子拓跋紹發動政變,殺死了拓跋珪,年僅39歲(

漢化改革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五石散原材料

北魏王朝正式建立

公元423年,16歲的拓跋燾繼位,成為北魏第三任皇帝;

拓跋珪晚年喜食寒食散(又名五石散,用酒服之,神清氣爽可助性,屬慢性毒藥的一種,是曹操養子何晏最先服食並使之流行於魏晉,坑死了無數人)

公元

439年北魏滅北涼,成為繼前秦之後又一個完成一統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

公元449年,經過25年13次征伐,拓跋燾徹底打敗了

吸毒害死人啊!

(2)太武帝拓跋燾

,擴地千里,成為繼漢武帝重創匈奴後,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公元450年,拓跋燾攜得勝之威南擊劉宋,飲馬長江,若非軍中大疫,一統華夏,未嘗沒有可能;

此戰後,南北對峙格局形成, 南北朝時代開始。

與赤壁後的曹操一樣,回到北方的拓跋燾此生再也未能看到長江。

晚年的拓跋燾跟他的爺爺有的一拼,也是暴虐嗜殺。

公元452年,權閹

他執政期間,開啟了統一戰爭;實施了滅佛運動,解放人口;尊孔修文,進一步推動了拓跋鮮卑的漢化改革,是北魏歷史上頗有作為的一位皇帝。

為求活命,

發動政變,殺死了拓跋燾。

北魏的勁敵

在皇位繼承方面,北魏始終未能形成如中原王朝

——柔然

的宗法制度,反而採用了一套頗為矛盾的繼承製度——子貴母死。皇子要想繼位,必須依賴母族的強大,也就是“母強子立”,但是一旦得到繼承權,生母必須被處死,有點類似

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防止母憑子貴,干涉朝政。

這一小節,要講的馮太后就是這一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馮太后出身高貴,乃北燕皇族,其祖父便是北燕末代皇帝馮弘,伯祖父便是北燕開創者馮跋。北燕覆亡後,馮氏女眷盡皆被拓跋燾收入宮中,充作奴婢。

拓跋燾死後,13歲的皇太孫,文成帝拓跋濬(音俊)繼位(

宗愛(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王的宦官)

),不久12歲的馮氏便被選成了貴人。

公元456年正月,馮氏被冊封為皇后,夫妻感情甚篤,恩愛有加;

二月,拓跋濬立兒子拓跋弘為太子,隨即賜死了其生母,並將之交由馮氏養育;

公元465年5月11日,文成帝拓跋濬英年早逝,年僅25歲;

第二天,12歲的太子拓跋弘繼位,是為獻文帝,馮後被尊為皇太后;

孤兒寡婦臨朝,激起了部分貪權驕狂之輩的野心。不久,政變發生,馮太后臨危不亂,果敢勇毅,一番巧妙佈置,便將叛亂迅速鎮壓。緊接著,馮太后悍然宣佈

(3)文明太后——馮太后

父死子繼,嫡庶長幼

公元467年,獻文帝的兒子拓跋宏出生,馮太后喜得長孫,極為欣喜,遂停止臨朝稱制,專心撫養皇孫。

獻文帝親政後,頗有作為,選賢任能,

處政甚雅,舉朝稱善。

為了穩固皇權,他不斷削弱馮太后在朝中的勢力,母子之間嫌隙漸生,直到男寵李奕被殺,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公元

471年8月,18歲的獻文帝屈服於馮太后的強大壓力,被迫禪位給5歲的太子拓跋弘,自己做了太上皇。

公元476年6月,

與建文帝朱允炆的繼位相似

臨朝稱制,獨攬大權

,再次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改年號為“太和”,並開始推行拓跋鮮卑的全面改革,史稱“太和改制”。不過,大家更習慣它另一個名字——北魏孝文帝改革。

為了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馮太后

組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集團,包括鮮卑貴族、朝中大員、漢族名士以及宦官。這些人除了才幹以外,最重要的是對她的絕對忠誠,尤其是那些

相貌俊秀,溫文爾雅的漢族名士(幾乎都是男寵)。

孝文帝拓跋弘自幼聰慧,隱隱有明君之相,加之養育之恩的加持,馮太后很快便打消了猜疑之心,開始全力培養這個註定青史留名的孫兒,讓他深入參與進了改革實踐之中,避免了人死政消的悲劇,順利完成了拓跋鮮卑的全面漢化改革。

公元490年9月,49歲的馮太后病逝,諡號

年紀輕輕就守寡,馮太后寂寞難耐,於是便開始豢養男寵,人之常情,倒也能理解。

為了表達對祖母的崇敬,並感念其對北魏王朝所作的巨大貢獻,孝文帝不顧群臣反對,以

35歲的馮

,還在馮太后墓穴附近為自己修建了陵寢,待百年之後,再次陪伴祖母左右。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文明太后——馮太后

孝文帝時期的全面改革內容很多,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但貫穿其中的主線便是——

太后發動政變,陰謀殺死了仍掌控朝堂的獻文帝(存疑)

,幾乎是不分好壞地全盤複製,連固化階層的門閥制度都照搬了進來。

關於這場改革的具體內容和利弊影響,無論是課本還是網上都有詳細的解讀,我就不贅述了。

公元

499年4月,

文明太皇太后

沒幾年,北魏就爆發了各民族大起義,戰火遍及北方各地,一直持續了八年之久,才漸漸平息;

公元524年,六鎮起義,沉重打擊了北魏的統治基礎,北魏政權搖搖欲墜;

公元528年,北魏權臣

國君的規格操辦了葬禮

發動了

(4)北魏結語

大肆誅殺皇族和文武百官,將漢化後的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的漢族世族屠戮殆盡,掌控北魏朝政,極大推動了南北朝的歷史走向。

公元530年,被扶持的北魏孝莊帝手刃了38歲的爾朱榮(

全面漢化

),為拓跋皇族報了血仇。

之後爾朱氏造反,被晉州刺史高歡趁虛而入,消滅了爾朱氏勢力,掌控朝堂。

公元534年,高歡立元善見(

孝文帝病逝,年僅30歲

)為帝,史稱東魏;

公元535年,宇文泰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

北魏正式分裂,拓跋鮮卑皇族淪為傀儡,名存實亡。

公元550年,東魏元善見禪讓給高歡之子

爾朱榮

,北齊建立;

公元557年,西魏

元廓禪讓給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北周建立;

叱吒風雲二百餘年的拓跋鮮卑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孝文帝改革後50餘年,這個國家就煙消雲散了,那這個改革的意義在哪呢,只是為了加速拓跋鮮卑的消亡嗎?因為隨著不久之後隋唐大一統時代的到來,鮮卑作為民族主體已經徹底消失了。

河陰之變,

有點康熙殺鰲拜的意思

禿髮鮮卑與拓跋鮮卑同源,屬於中部鮮卑的一支,“禿髮”應該就是“拓跋”的異音。三國時期禿髮部從塞北遷徙到河西,故而也稱河西鮮卑。

曹魏名將鄧艾都督隴右諸軍事後,遷禿髮部入雍、涼,與漢羌雜處,接受護羌校尉的監管。在飽受朝廷官員欺壓後,西晉初年,禿髮樹機能率領部眾起兵造反,掀起了西北各民族的反晉鬥爭。

為了平叛,西晉皇帝司馬炎幾乎派出了所有能拿得出手的名將,結果大部分都成了禿髮樹機能的經驗包,其中四個封疆大吏先後戰死,也就

孝文帝改革要求改漢姓,拓跋皇族改姓元

不負猛將之名,把禿髮樹機能打了個半死。但他一走,禿髮部又捲土重來,再度縱橫西北。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趙雲與文鴦

公元279年,禿髮樹機能碰到了命中剋星,武威太守

高洋

巧使妙計,一舉蕩平了禿髮部,禿髮樹機能兵敗被殺,其部眾歸降西晉。

儘管反晉鬥爭失敗,但禿髮部並未因此消散,反而在傳到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頗有自掘墳墓的意味!

時,勢力逐漸強盛。

公元397年,禿髮烏孤擺脫後涼

五、禿髮鮮卑

的控制,自立為西平王,大單于,建立政權。

公元398年,改稱武威王;

公元399年,遷都樂都(今青海樂都縣),全力經營河湟地區,南涼政權得以逐漸完善和穩固;

同年八月,禿髮烏孤醉駕身亡,弟弟

禿髮利鹿孤繼位,與北涼合作,對付後涼;

小趙雲”文鴦

公元414年,南涼因連年遭災,國內無糧,禿髮傉檀決定發兵搶劫鄰居

乙弗鮮卑

,結果被西秦趁機偷襲,國都淪陷,禿髮傉檀投降,後被毒殺,南涼覆滅。

禿髮鮮卑後來漸漸融入北魏,繼而被全面漢化,與漢人無異。

馬隆

乞伏鮮卑屬於隴西鮮卑最重要且最強大的一支,它是原本居於漠北的鮮卑人南遷後與同樣南下的丁零人(也稱高車人)融合而成,大約成型於西晉時期。

十六國時期,前秦苻堅一統北方,乞伏鮮卑成為臣屬。淝水戰敗後,前秦分裂,各民族紛紛獨立。

乞伏鮮卑首領

禿髮烏孤

也趁機而起,於公元385年,建立了

呂光

政權,建都苑川(今甘肅蘭州);

公元

388年乞伏國仁去世,弟弟乞伏乾歸繼位,稱河南王,遷都金城;

公元394年,前秦敗亡,乞伏乾歸盡得隴西之地,改稱秦王;

公元400年,乞伏乾歸再次遷都回了

苑川,同年被後秦姚興擊敗,成為其附屬國;

公元409年,乞伏乾歸返回故都苑川,再次稱秦王;

公元414年,西秦滅南涼,盛極一時;

公元431年,大夏國攻打西秦,國君乞伏

熾磐子暮末投降,西秦滅亡,國祚47年。

乞伏鮮卑後來大多融入拓跋鮮卑的北魏,接受漢化,最終與漢人融為一體。

中國曆代民族問題盤點——鮮卑(完整版)

長城

結語

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狂歡後,鮮卑人大多都被完全漢化,鮮卑作為政治和民族實體,徹底不復存在。但是鮮卑人的後裔在隋唐兩代依舊獨領風騷,畢竟這兩個朝代的皇族都是

公元402年,禿髮利鹿孤去世,弟弟禿髮傉(音怒)檀繼位,更號為涼王,史稱南涼

結合而生。

而正是因為多民族的血脈相融,才使得中華民族富有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從而長久地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巔峰,儘管中間偶有反覆,但最終依舊可以復歸本位!

6、乞伏鮮卑

推薦文章